
9月6日河南省教育系统内部下发的教电〔2010〕89号《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赴富士康科技集团顶岗实习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通知中说,“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其落户河南,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具体指导、跟踪问效。”(10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近日,关于河南省教育厅的“红头文件”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去富士康实习的通知再次引发波澜。富士康也再次引发人们的注意。提及富士康,人们想到的就是“几连跳”。而在“几连跳”的阴影下将学生送入富士康难免让人想到“送入虎口”的嫌疑。当然,这只是一种直观的印象,对于富士康的印象。而随后带来的就是教育厅的要求,人们不禁唏嘘,教育厅跟企业怎么就会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这背后隐藏是无疑是对于河南地方发展的一种畸形的政绩观。因为富士康在深圳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希望往中国内地迁移。而在这个迁移的过程中就爆发了各个省市的一场争夺战。可以说,这次河南省教育厅的做法不过就是这一场争夺战的一个侧面而已。按照文件的要求,“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对因顶岗实习而影响的课程进度,可以调整到周末或假期予以补足,保证教学计划如期完成”;“要尽量组织电工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工科类相关专业学生整班整建制地参加顶岗实习”。
尽管如此,很多学校被网友爆出冷门,那就是不出实习的话会不发毕业证。这是山西临汾一所职业学校的说辞。可见,争夺富士康在本省市落户已经演变成为将学生作为筹码的一种战争。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下,各个省市的争夺战越演越烈。对于河南省教育厅的做法,更是一种越权的行为,尽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和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更是中职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做好就业准备的重要形式”的规定。
而面对着动辄组织一个学校的学生去富士康的行为,教育厅的人员解释是:组织一个学校的学生一起实习,是因为“便于管理,一个班配备一个老师,即便出去实习了学校也负有责任”。如此乌龙的管理,竟然堂皇的进行着,这是因为对于教育厅的通知,很多学校不得不奉为“圣旨”来看待,很有可能会演变成“强制”学生去实习的情况,因为要完成上级的“任务”。
因为假如富士康真的能落户于河南省的话,对于河南省的就业岗位的增加、税收的提高、财政收入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河南省的GDP总量就会直线上升。在这样的指导下,就不难理解教育厅对于中职学校的规定了,而这样的规定正是在拿着学生做自己经济发展的砝码,而这种畸形的政绩观指导下,损害的就是学生的切身利益,因为富士康不仅仅能生产出GDP,还是在外人眼中一个十足的榨取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