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教育均衡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提升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9-8-31 9:17:00 |
|
9月1日,历经了一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涅槃的绵竹教育将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是一次盛大的成果展示,更是绵竹教育史上的一个全新起点。
震后,绵竹市教育局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学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精心编制了《绵竹市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全市教育系统实施重建项目76个,较地震前226个项目有大幅缩减。目前,全市学校重建工作进展顺利。今秋,90%以上学校将交付使用;年底,100%的学生将进入到永久性校舍学习;明年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告别板房。
灾后教育重建,教育均衡发展是关键。
作为先决条件的教育“硬”环境均衡,绵竹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实施教育科学规划,紧缩项目,将有限的恢复重建资金与教育资源整合紧密相连,恢复建设了一批安全、规范、实用的现代化校园,使灾后教育重建的“公益性”和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得到了良好的凸显。
硬件提高了,软环境必须跟上去。绵竹市教育系统在提出“目标不变,质量不减”的年度总要求下,在加强灾后教育督导、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同时,加强师资配置;在打造特色学校、优质学校的同时,重点扶持薄弱学校,有力促进了绵竹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009年普通高考更是创造了绵竹教育的历史新高:本科上线率、应届毕业生上线率均居德阳市第一。灾后的绵竹教育向全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更是吹响了教育灾后振兴的号角。
在江苏对口援建的一年多时间里,绵竹市教育局与江苏省教育厅达成校际间“结对子”的师资、干部队伍交流培训模式。目前绵竹已有68所学校与江苏有特色、历史悠久的中小学校缔结了长期的教育交流合作关系,同时针对绵竹教师的各类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灾后恢复重建中的绵竹教育,充分借鉴和引进沿海发达的教育理念与办学思路,开放式地推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绵竹实施教育均衡,其目标不光在于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更重要的是让西部灾区少年儿童获得走近现代教育前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机会。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