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制度性文凭歧视不除 应试教育不改
来源:中国网      2009-6-8 9:01:00
 

   新闻中说,接到一位高二学生的求助电话后,记者来到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埭头中学,发现除贴在墙上的“总课表试行版”以外,还有相邻橱窗内的一张“时间安排表”。据学生说,两者相加,才是实际的课程表。每天总计安排有13节课,从早上6时40分晨读开始,一直延续到晚间9时30分。据学生说,“总课表”只是用来应付检查。

    但凡有此类报道见光,要求为孩子减负的评论会遍布于主流媒体,然而,扪心自问,假设真有这样一所学校存在:分外注重素质教育、社会生存能力培养,特别注意减轻学生负担、积极开展最广泛的文体活动,还实行A、B、C等级评估制度,不计较绝对分数高低,便是评论者自己,真的会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去吗?

    以上这些,于孩子远远比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僵化学分更加重要,大家都知道。但大家更加知道、更加感觉到了的,却还有制度化文凭歧视的存在。尽管文凭歧视无处不在,美国的孩子考进常青藤名校同样不容易,且常青藤名校的毕业生不可避免被高看一眼,然而,却极少如中国一般,将文凭歧视发展到变态的程度,深深渗透在制度设计之中。

    这当然与多年坚持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计划体制天生就分辩不清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与劳动价值,于是,求诸于出身、文凭、职称等极端表面化的东西,彼时大学、中专毕业则立刻具有干部身份,能够分配到待遇优厚的工作单位,一样的工作却获得高一级别的法定工资待遇,享有更优越的福利保障、晋升机会等等,形成文凭依赖。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文凭歧视程度有所减轻,越来越注重现实工作能力与工作价值,特别体现在与行政权力愈远的体制外领域。而与行政权力愈近的体制内领域,实际构成与体制外领域不同的社会层级,依然是制度性文凭歧视的堡垒,享受着明显不公平的过高待遇,却用扇扇歧视的大门将普通公众子弟隔在了门外,其中一扇,为文凭歧视。文凭于这些孩子,成为改变命运、避免贫富代际转移困境的最有利、亦往往为最后之途径,虽然成功机率并不高,但至少予人希望,于是千军万马必须要挤向“独木桥”。且选择有限、出口极其狭窄,因为扩招真正解决的,是大学的容量问题,却没能很好地解决质量问题,于是更要在“独木桥”上做残酷竞争。竞争利器,便是时间、汗水加题海战术。

    所以,新闻中的家长才说:“常州教育部门在减负上走在了全省的前面,但谁能保证明年学生的高考成绩,就不会落在全省的后面?”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家长的谁不怜惜自己的孩子,但正因为此,他们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孩子被制度性的文凭歧视伤害。制度性文凭歧视既存,部门、个人皆无法独立改变,还将教育减负放在第一位,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真正能做的,也就是竭尽全力给予辛苦于应试教育的孩子们更优厚的物资保障罢了。教育部门以及从业者,何曾不是如此。谁真正愿意将自己套在这么个狭小的应试教育的壳里,但没办法,为了避免这些孩子被制度性的文凭歧视所伤害,只能硬着头皮将应试教育进行到底。所有人,都是被绑架在制度性文凭歧视战车上的牺牲品。

    单纯将责任推给教育部门及其从业者是不公平的,亦无助于问题解决。要改变应试教育现状,首先要改革应试教育不能不大行其道的制度前提。虽然文凭歧视不可能被彻底杜绝,但至少要保证文凭歧视不成其为制度设计、制度安排。不要以与政府、公共权力的紧密程度为标准将不同人群等级化,劳动者回报应与付出、与付出劳动的价值挂钩,而不是与公共权力、地位挂钩;要不断放松管制,不断完善市场制度,使所有劳动者,能最大限度地自由进入自己心仪的行业,创造财富,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特别是公共部门要做出表率,必须以现实工作表现为核心实行考核制度改革,晋职晋薪等劳动待遇与考核结果挂钩,以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而且,市场主体过于苛求文凭,可能只是会错过人才,于公共服务部门,不恰当地提高学历要求,却涉嫌社会底线性质的不公平,是不恰当地剥夺了部分公众的从业权利。多数公共职位担负的,本来为事务性质工作,要求于从业者的,首先是恪尽职守、恪守程序,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高。香港为国际化大都市,警察等一些职位的学历要求也不过是高中,在国内几乎已属于不可想像,但香港警察的整体素质与现实工作表现,恐怕不比国内警察低吧。

    此外要增加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重容量,更要重质量。必须增加投入,既要增加总体投入,更要实现在投入上的公平分配,并大力推动校园自治、教授治校,促进高教事业发展。

    于是文凭歧视日淡,至少不成其为制度歧视,且资源有效供给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多样化,才可能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的压力肯定还是存在的,教育成败关系重大,不可能没有压力,但压力将大部集中于教育与接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单纯集中在一场考试、一纸文凭上。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