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三轮车夫读博士:中国教育的一张试纸
来源: 新华网      2009-5-4 9:32:00
 

    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下岗工蔡伟列入博士生拟录取名单。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

    这样的“破格”是佳话。不过,佳话的生命力不在于传诵,而在于反思与反省。三轮车夫读博士,更像是中国教育的一张试纸。

  佳话是学人之镜大学之鉴

  千万不要以“命运宠儿”来误读蔡伟。一个人,如果与20年前的蔡伟来个命运置换──高考折翅,在无机会复读的情况下担任了胶管工人,又下了岗,摆起地摊,蹬起人力三轮车,人生将如何伸展?有爱好不难,有追求也不难,难的是20年奔波于生计却不弃梦想,在困厄中不坠青云之志,在劳碌中与书相依为命,尤其是这个多少有些浮躁的年代。

  蔡伟也是中国学人之镜。《新京报》说,有深入的研究并发表独立客观的观点,是最神圣的。在这个逐利时代,还有多少人视名利如粪土?还有多少博士拒绝“鬻智干禄”?还有多少做学问的人在追求独立思考?实际上,学人的浮躁、大学的功利化与整个社会的躁动息息相关、互为影响,如果一个学人汲汲于哗众取宠,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一些愿坐冷板凳的人,而是充满着喧哗与骚动,注定是贫血的,也是缺钙的。

  《辽沈晚报》指出,蔡伟给浮躁的社会注入一支清醒剂。正如他所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多读了些书而已,谁读了20年的书都能这样。”

  蔡伟启示的是一个常识:大学是探求和传播知识的场所。然而,正如《新闻晨报》指出,如今不少人把读大学异化成谋求更好生计的敲门砖,博士教育近年来也随着大学功能的异化逐渐走向了工具化与功利化。

  因而,复旦大学的破格,让人们看到了大学教育,特别是博士教育朝学术本位的回归,看到了学术求真的魅力。这种对学术原则的坚守,是中国大学重建学术尊严的希望与力量所在。《新京报》说得好:应该通过这个佳话,让类似的破格多一点,让陈旧的羁绊少一点;让大学的自主多一点,让暗箱操作少一点;让这个社会的稳重多一点,躁动少一点。

  佳话是反思教育体制的契机

  复旦大学“不拘一格”的背后,其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尽管在古文字学研究方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蔡伟毕竟没上过大学,还是“偏才”,英语很差,几乎不可能过统考这一关。怎么办?《新民晚报》说,复旦想起了2000年起实行的一项制度,即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可以自主招收博士生,考题由导师自定,学生可以不参加统考。蔡伟未来的导师裘锡圭作为国内知名的古文字学家,当然有这个资格。不过,蔡伟还要过一关,按照现行规定,报考博士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为此,裘锡圭联名北京大学李家浩教授、韶关学院徐宝贵教授,上书教育部,请求特批蔡伟报考博士资格,得到了同意的批复。“偏才”终于有机会迈进一流的高等学府。

  舆论感叹也发问:中国高校出过几个像裘锡圭这样的“伯乐”?又有几个大学能像复旦那样“不拘一格”?总共破格录取过几个“蔡伟”?

  “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像是纸上谈兵。很多时候,制度和程序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却将人才选拔的灵活性扔到了一边。准入门槛和“一考定终身”,让一些真正有才的学子们与深造无缘。《河南商报》说,要是教育部不同意,复旦大学就是再想当伯乐,蔡伟也成不了千里马。

  人们自然想起了另一个故事──美术学教授陈丹青前些年愤然出走清华大学,让他不可忍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有艺术气质、修养和专业成绩都很优秀的投考学子,因为政治和英语成绩不及格而落榜。

  正因为如此,复旦的破格,让我们重拾对学术的信心。《南方都市报》说,学术制度太僵化,也是近年中国学术水平下降的一个原因。过于重视学历,浪费了才华,对个人、对国家都很可惜。

  创造更多佳话需要制度土壤

  中国百年大学史,破格录取并不罕见。《新京报》说,梁漱溟没考取大学,不妨碍他当上北大哲学系教师,拍板者是校长蔡元培;沈从文更是连小学都没毕业,却执掌中国公学的教席,拍板者是校长胡适。“一无学位、二无论著”的陈寅恪名列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成为“教授中的教授”,也与清华破格有关。那个时代的大学之所以佳话频出,正在于大学比较具有独立性,具有自主权。或许可以说,一个不敢破格的大学不会是好大学。

  复旦佳话应催生我们对教育体制的反思,那就是在确保程序透明的前提下,给教授更多的决定权,给考生更大的选择权,让我们的录取制度更开放、更具包容性,让制度成为创造更多佳话的肥沃土壤。

  很多高校被赋予了招生自主权,出发点就是为了不拘一格。然而,《中国青年报》指出,这些自主权都规定了基本的门槛,比如报考博士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

  能不能把格破得更彻底一些,比如实行无门槛自主招生、完全由教授说了算呢?现实中显然还不够。《北京青年报》说,单“英语”这项公共课,就让很多虽然在某方面具有极强研究能力和学术潜质、因为偏科而无法通过英语考试的人望而却步。

  打破僵硬的门槛,并非放纵暗箱操作。《信息时报》说,把招博权还给教授,相信大部分教师都会珍惜自己的声誉;通过严格的监管,暗箱操作完全可以避免。《东方早报》说,导师负责制的魅力,就在于导师敢担当,社会能清晰地知道是谁的责任,监督自主权的利器,就是公开、透明。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