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时政新闻类周刊生存之道
来源:     2007-7-10 12:16:00
 

我们可以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的发展轨迹。1998年8月,号称我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的《新周刊》在广州问世。这个一开始只是由三九广告公司和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合作的试验品,是在经历了两三年的风雨之后,几经更名(从《晨报》、《七天》到《新周刊》),最后才成为今天的模式,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和三九企业集团合办。它起先就以《泰坦尼克号特刊》和《中国不踢球》、《改革开放20年全纪录》、《弱智的中国电视》等策划轰动一时。《新周刊》创办不久,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主办的《深圳周刊》(曾名《深圳风采周刊》)创刊。同年,《三联生活周刊》在北京出现。1999年1月,《新民周刊》在上海创刊。2000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创办。2000年3月,《凤凰周刊》创刊。2003年11月,《望东方周刊》创刊。这些被称为“新生代”的优秀周刊打造了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别样的风景,从创刊始,就着力创新,在内容、形式、风格、印刷装帧、经营战略上展开角逐,令读者耳目一新。

  分析当前我国的时政新闻类周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当前的传媒竞争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大多具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具备全球视野、具有耐读的叙事风格、采用全景式的报道模式等。但我们也看到,与报纸和电视中进行深度报道的时事新闻类报纸或栏目相比,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无论在影响力上还是在利润收入(如广告、发行、上市融资等)都还和它们相差甚远,更不用说它们当初兴起时雄心勃勃试图打造我国《时代》周刊的宏伟目标了。

  笔者认为,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目前仍然停留在继续成长的阶段。影响它成长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读者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周刊的需求还需培育;二是时政新闻选题不够新锐,独立性观点与关照立场模糊不清;三是资金投入不够,市场运作不够成熟。面对当前媒介全球化趋势和国外传媒资本的进入,笔者认为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应冷静分析形势,坚持做到人文关照与本土坚守,在以下三方面寻求发展突破:

  凸显特色,人文关照

  媒介研究者公认的一个观点是,媒介的发展必须走品牌化、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