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6日由新华社全文播发。《总体方案》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主要任务、技术路线与方法、主要成果、组织实施等作了明确规定。(6月27日《人民日报》)
7月1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大幕将全面拉开。从这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来看,无论是从调查目标、调查的技术路线,还是时间安排和经费保障等各个方面,中央的准备工作做的特别充分和到位。不过,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土地调查是一项牵扯面广、政策性强、技术性要求高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地方以及各个职能的有效协调和配合,稍有不慎,势必会影响这次土地调查的效率和质量。
在笔者看来,要想保障这次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实现“满堂红”,至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首先,要摆脱地方政府的掣肘。在此次土地调查之前,就有种种迹象表明,地方政府有消解和对抗中央政策的“实际行动”。譬如说,前几天,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贠小苏,就批评一些地方政府对二次调查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重视程度不够,个别省至今还没有成立机构,不少省的市县两级也没有成立相关机构。在地方经费保障问题上,一些地方还在等待观望,态度不主动积极。(6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
可以想象,如果地方政府不重视,甚至有意识设置障碍、虚报瞒报土地真实数据,不但中央的政策出不了中南海,也会使土地调查前功尽弃;不但影响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还将影响到城乡统筹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国家职能部门,要尽快建立起严厉的问责机制,来破解地方政府消极对抗难题,对于违规违纪和弄虚作假的官员,一定要从严从重处罚。简言之,只有彻底摆脱了地方政府的控制,中央部门唱主角,才可以还原土地的“庐山真面目”。
其次,土地调查不要患高科技依赖症。在《总体方案》中不难发现,这次调查最大的特点是,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高科技手段,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然而,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国家动用高科技手段积极干预土地违法事件,并未取得显著成效,相反,土地违法案件不但没有降低,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31077件,涉及土地面积近10万公顷,其中耕地4.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上升17.3%、76.7%和67.6%。所以,中央最好派驻土地监督“钦差大臣”,到各地不断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日常监督,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不要过分相信高科技手段。
此外,要让公众和媒体参与进来。可以肯定地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要让调查结果比较接近于真实,那么就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媒体的客观公正的监督。惟有做到以上三点,不仅能有效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货真价实”,也能最终实现全国土地调查的“满堂红”。(吴睿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