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备一定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医学人才一直是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能力、高素养的医学人才是医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为了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融合和内化,尽早萌生创新意识,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绍兴文理学院陈佳玉教学团提出将医学生科研等基本素养的培养前置到本科阶段的方案,并通过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搭建学生科研平台、开设科研创新相关课程等多方面的积极的努力,来探索了该模式的可行性。首先,团队通过“导师面对面”“业界精英进课堂”“学长助长”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尽早选择科研导师并进入科研小组,同时通过各级比赛激发学生持续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考研交流等活动不断坚定持续科研创新的决心,营造出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其后,团队根据学校和学院实际情况,结合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已有的实验室,建立了研教融合式开放性的学生创新实验室,开展预约式、全方位监管下的研教融合式科研创新活动,有序地提高学生科研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产出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科研创新,团队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年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结合已有知识合理设置科研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分析、医学科研方法、医学论文写作等,并将科研融入教学,在课程上发放医学研究相关的科研任务,并结合医学研究最新进展深入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索,使学生逐渐具备独自完成科研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医学前沿自我提升和不断发展。
经过6年的不断尝试,团队探索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保障了临床专业大部分学生能在早期即接触科研,并不断的通过参与科研提升自已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了传帮带的师生科研体系,实现了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又促进师生发展的良性循环,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基础。(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陈佳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