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认证培训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课程思政成效如何评价
来源:     2021-6-3 12:15:00
 

立足于学生、以第一视角充分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必须在“三全育人”的总体工作格局中直接反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

思想的教育着力于灵魂的唤醒与培育,是教育的核心。怎样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呢?评价是指挥棒,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

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学习者、感受者、获益者,评价高校课程思政应基于供给侧、投入端考查,更应该在需求侧、产出端考查。立足于学生、以第一视角充分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必须在“三全育人”的总体工作格局中直接反馈高校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基于学生侧的专业与职业发展的价值观改造,注重课程思政教学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有效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获得感方面的理性维度,也要关注发展持续性方面的实践维度。

评价获得感的理性维度,要从学生实实在在学习到的内容进行考察。评价学生从课程思政中的获得感,可以从“学习到知识”和“感受到历史”进行评价和考查。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从课程思政学习到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法治知识、职业发展知识等,就是说,既学习职业技能也要从中奠定良好的职业认识和职业道德。从课程中感受到课程内容的专业历史,还应该包括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树立专业自信,同时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明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成长、为谁而成长。所以,课程思政的推进是否有效,在学生层面来说尤其应该根据其在课程学习中实实在在获得的内容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课程阶段性学习展示汇报、结合考试进行评价,考试要整合“思政”与“课程”的内容,而非以往单纯考查课程内容。

评价持续性的实践维度,要从学生价值观的长远改造进行考查。根据《纲要》,课程思政的目标不仅在于当下的知识学习与历史感受,更在于价值观上的持续改造。这是在实践维度上的行动展现,是课堂内也是课堂外的改变,需辐射今后的长久发展。行为是价值观的反映,检验课程思政是否让学生武装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有效改造了价值观、是否达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中是否行为失范来进行持续性的跟踪评价。基于此,课程思政持续性的实践维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管理、综合测评等手段关注在校期间有无行为失范,通过跟踪调查、校友走访等手段进一步考察学生毕业后从业期间有无职业失范、是否坚持正确价值观、积极工作的持续性动力是否充足等方面,有效整合更多深度数据评价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发挥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必须掌握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问题,有效结合和全面把握理性维度与实践维度两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全员、全过程、全要素以及更长时段、更加全面地评价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进而改进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

基于此,课程思政的供给侧改革可以从“网、链、点”三重视角予以加强。

“网”就是要站在人才培养的长远视角予以统筹谋划,理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之间的逻辑关系,协调各课程间的衔接,层层分解学生成长需求,深度结合价值引导路径,有计划、有准备地在各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逐步完成课程、教材、学生全面“思政”覆盖,实现当下与长远的价值观改造与升华。

“链”就是要在“网”的框架下,链接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教学人员与教辅人员,协同应用好各要素资源有效支持课程思政开展,让课程思政既有感性认知又有实践体会。

“点”就是要在“网”和“链”的框架下,集中力量深挖每一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材、教法上寻找创新和突破点,推动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的课程教学模式,真正“扎”进学生心里、脑子里,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感。

课程思政是基于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的价值观改造课程,如何基于学生评价课程有效性,真正从供、需双方着手,而非仅从课程设计方面予以评价,是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手段。有效感知、把握住课程思政学生侧的学习与成长需求,促使课程“点”“链”“网”全过程设置和贯通,形成评价高校课程思政有效性的两个维度和三重视角,也是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精神要求,有助于引领大学生思想脉动、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新时代话语自信。

(作者分别系丽水学院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丽水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张璐 张龙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03日第8版 版名:理论周刊·学校教研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