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结束,民办高校招生全面开始。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全市有52家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状况评估合格。
据悉,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北京市教委等6部门联合对该市73所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开展了办学状况评估和考察。其中,北京市教委委派专家组对40所全日制的自考助学和长期培训机构,以及15所非全日制的函授和短期培训机构进行了进校考察评估;对18所办学状况特殊、考察期间无在校学生的办学机构,采取委派专门考察小组的形式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考察。根据评估和考察结果,共有52所学校评估结论为合格。
近日,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教育系统分会特提醒考生在选择民办高校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心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选择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考落榜生,心理压力大,看着有些同学上了大学,自己“难免心急”,急则不“智”,最后,误上了“贼船”后悔莫及。
(二)忌“盲从”:当下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各种类型的高校众多,很多人因此没了主见,一味“盲从”,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高校。
(三)忌“顾此失彼”:每一所民办高校都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择校时不能只看到“此”而看不到“彼”。有些同学一看到学校很气派、有规模便草率报名、交费,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等同样重要的方面,导致择校失败。
(四)忌“缺少比较”:买东西要货比三家,更何况是关系一生的大学教育,这就需要每一位择校的同学“擦亮慧眼”多方面了解,多做比较,选择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好学校。
(五)忌“轻信错误导向”:“信我的,准没错”。时下这种类似的宣传语到处都是,是真是假天才知道,没有正规的、正确的专业引导,择校生往往被虚假“宣传”所“误导”而陷入“火坑”。
(六)忌“不量体裁衣”: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择校时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学校,同时,各民办高校点不尽相同,有的学校突出收费优势(例:最适合老百姓的学校),有的强调专业优势,有的突出“中外合作”如此等等,所以,择校时切记全方位衡量利弊,“量体裁衣”。
(七)忌“懒惰”:“百闻不如一见”,一定去实地亲自考察,这样,你才能从全方位准确、客观地认识学校、了解学校,为成功择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忌“网上轻信招生”:目前通过网络招生的网站很多,又是“计划外招生”、又是“北京名校”,学生选择学校就学时应当详细问清楚学校的地址、规模、参加何种类型的考试等。
招生期间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教育系统分会将给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查证服务。学生如对某所民办教育机构存在疑问,可通过查证网址:www.edu111.cn首都教育热线,或拨打查证电话:010-62381724-8006/8008,了解民办高校真实办学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