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推出“民办中的民校暨民办教育创新风云人物”系列评选活动后,连日来,来自全市各区(市)县民办学校的咨询电话不断,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巴南区、永川区、石柱县等区(市)县的一些民办学校,都在组织申报工作,参评积极性空前高涨。石柱县的红花幼儿园负责人最先打进了本报热线,他激动地说:“当前我市民办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区县的民办幼儿教育,需要更多的人帮助和支持……”
加洲实验小学校长余莹孺说,看了晚报的报道后,再次认真研读了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其间的扶持政策,恰似一股股甘泉,给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焦灼的心田以清凉的滋润……许多民办学校的校长、教师来电称,民办教育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与理解,该评选活动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办教育虽然艰辛,但更加有了“奔头”,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为进一步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树立民办教育典范,提出创新发展思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重庆晚报特举办此次评选活动。
本次评选范围主要包括全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培训机构(学校)、中职校、高职院校、独立学院等,设有创新风云人物20名、魅力民校20所等奖项。本报报名工作现已展开,欢迎广大民办教育机构、学校积极参与。
记者 赵 军
记者热线 66825971
加洲实验小学校长余莹孺:
民校大有生机
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创新教育竞争机制,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扩大教育总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学校将以“有尊严、有特色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民办学校”作为坚定信念,在民办教育的沃土上,努力耕耘孜孜以求。
三中英才学校校长孙劲松:
增强民校的服务意识
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教育——这种特殊的服务是否令学生满意,是否令家长满意。
既然是服务,就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三中英才学校从2000年开始创办,如今发展成为拥有众多分校,每年培训学生人次达到近万人的规模,靠的就是服务。民办教育要发展,增强服务意识是关键。
乐一融合幼儿园园长贺小燕:
特殊儿童需要更多关爱
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一群特殊儿童——患有智力残疾的智障孩子和患精神残疾的自闭症孩子。自闭症是世界难题,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就相当于被判了“死缓”,孩子的亲人有多痛苦和无助是一般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民办特殊教育中来,认识和了解这群特殊的宝贝,并能多关心和帮助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