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办独立本科的姑息纵容和对正宗民办高校的求全责备
第四个拐点,就是对待民办高校的公平性问题。发展了近30年的中国民办高校迄今为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本科只有43所,而发展不到5年的独立本科就近四百所,中国正宗民办本科院校仅占有独立本科“本科指标”份额的1/10,严重地影响了正宗民办高教的存在和发展。
目前对民办高校在校生奖励、贫困补助和伙食补贴的春风只吹到计划内学生,数量相当可观的计划外部份(例如在我们翻译学院,四万个在校学生中至少有40%是计划外的自考生),自考生同样是当前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连农民工都沐浴春风了,自考生何尝不能被同等对待?所以,我们也同样呼唤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目前是因势利导地放手促进民办高校的科学发展发展,还是因噎废食地一味收缩制约?江西个别民办高校前年出了事,不等于陕西也出了事,出的事也绝非仅仅限于民办。本来,加强管理并无可厚非,但是目前,仅仅以“加强管理”来取代“放手促进”无疑是司马昭之心!
最近出来一些怪事,某些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出来个专门针对正宗民办高校的、关于“民办院校董事会要报批,董事长和院长不能超过70岁,董事长不能兼任院长,院长必须是副教授和教授职称”的征求意见稿。国外的“校长”是干什么的?国外的校长说通俗点就是“弄钱”的,不一定非要教授或副教授,中国的民营企业的老总是干什么的?还是弄钱的!只要能出好产品,只要能签定合同,只要能卖得出去,管它什么年龄和职称?什么时候看到行政部门要插手中国民营企业的董事会和总裁的人选?什么时候看过政府职能部门干预过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甚至派遣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民营企业的胡作非为和破产自有国家大法制裁!对独立本科数典忘祖得不承认自己姓“民”都长期装聋作哑(现在才下文明确民办但再姑息5年),而对正宗民办高教却视若洪水猛兽得连管理班子年龄都管,连董事会的成员组成都要管。用公办派生的民办独立本科偷梁换柱逐渐取代中国正宗的民办高教,用加强管理为借口对民办院校的管理架构釜底抽薪迫使正宗民办高教改变市场机制,如此道来,干脆将民办高校一律收编或招安成公办大学算了,中国占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也如法炮制再来个一风吹算了。说轻了是本末倒置,说重了是对民办院校自主权的侵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未对董事会和院校长加以限制和干预,倒是某些地方职能部门对此发挥得淋漓至尽!
其实职能部门哪怕多给民办高校争取一些计划内指标,多给民办高校争取一些公益性事业应享受的优惠条件,多给民办高校创业者们创造的无形资产兑现合理奖励,以强有力的手段坚决打击民办教育领域内部的招生欺骗、中饱私囊和独立本科的肆无忌惮,正宗的民办高校就烧了高香了!
未将中国民办高教“自主招生试点”和“特区”设在陕西,缘于傲慢与偏见
第五个拐点,全国经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本科共43所,西安的民办本科就占了7所之多,几乎占了全国的六分之一,且多为拥有大面积自有校园、校舍和固定资产、在校生规模达三四万人以及公办高校师资和管理来源充沛的庞然大校,所以世人将高等教育大省陕西的民办高等教育誉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硅谷”,陕西省省委也将陕西的民办高教育列为陕西的“三个第一”之一。陕西是否应该成为教育部指定的民办高教特区呢?中国经济领域都有特区,公办高教都有211、985和自主招生试点,我们民办高教领域为什么就不能设个“特区”呢?中国民办高教自主招生的“试点”为什么要放在民办教育领域中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呢?中国民办高教特区和试点没有设在陕西,无疑是一种傲慢与偏见。
所以说现阶段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又遇见了很多新的问题,碰到了很多新的拐点。如果我们能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再飞跃一个台阶,进一步满足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就会迎来中国民办高教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最后,我还是代表我们西安翻译学院的四万人感谢各方对中国民办高教和民办院校在校学生的关注,谢谢!
在本次论坛随后进行的记者提问环节中,千龙教育记者就丁祖诒院长关于“民办高教遭遇一系列拐点和民办高教的第二次浪潮即将到来”的观点提出了问题,丁院长进行了精彩的回答,以下是问答内容:
记者:我是千龙教育的记者。我的这个问题想提给丁祖诒院长。今天是中国民办高校科学发展的高层论坛,刚才丁院长发言的时候说我们中国民办教育的第一个浪潮已经临近结束,并且现在面临众多的“拐点”,您预感到第二个浪潮即将到来,我想问一下您这种预感的依据是什么?
丁祖诒:我这种直觉主要是来自于第一线,来自于我们切身的感受。从发展初期,从没有到有,从零到一,这就是一个爆炸,这个阶段只不过是没钱的问题,其他的矛盾都相对很弱,管的人也不多,虽然穷,但是过得还挺快活。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穷。
现在,今非昔比,我们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老百姓对民办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今天作为第一线的办学者,尤其手上有几万个学生,他们的呼声和需求,他们的呐喊都映在我们的脑子里面。我们翻译学院25000个计划内学生有补贴,其他15000个计划外自考生就在喊着“我们也是人”。这种直觉是来自于基层出现的活生生的矛盾,我现在感觉这个阶段比前一阶段发展更难了,难就难在,我们胳膊拗不过大腿,难在现在关键的矛盾是政策和市场经济的畸形导向问题。例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引以为豪的“合理回报”和“促进”的突破,至今还停留在纸面上。例如,为了壮大自身发展的经济实力,民办高校就希望引进企业的资金,可是我们的政策不到位,企业不敢把钱投进来,有的企业家还没来得及投资,税务局就找上门来,弄得投资者不得不被迫宣布“不要合理回报”。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要想闯过这道关,政策性矛盾的解决才能使我们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个感觉来自于直觉,来自于我们教育第一线,来自于现在的矛盾跟前一阶段的矛盾根本不一样,教育产业化的阴霾、计划经济残余的管卡、民办教育釜底抽薪的招安思潮,正严重干扰中国民办高教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中国正宗的民办高教坚持走公益性的社会主义道路,只要改革开放的国策一百年不变,只要老百姓渴求子女最大限度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切身利益得到职能部门有识之士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民办高教必将迎来由量变到质变的第二次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