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民办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民办高教面临五大拐点 迎来二次浪潮
来源:千龙教育      2008-8-4 8:57:00
 

 

  27日下午,由科技日报主办、西安翻译学院独家协办的《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科学发展高层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民办高教面临五大拐点迎来二次浪潮

民办高教面临五大拐点迎来二次浪潮

 

  论坛上,我国著名的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在致辞中,犀利地指出正驶向快车道的中国民办高教正遭遇一系列政策性“拐点”的制约,呼吁抵制教育产业化,并且敏锐地断言,“中国民办高教将迎来科学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以下为丁祖诒院长的发言内容:

  排除教育产业化干扰,中国民办高教将迎来科学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丁祖诒: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尊敬的教育部督学郭长宇先生,尊敬的中央媒体的社长总编,尊敬全国部分兄弟院校院校长和各位嘉宾。

  今天,我有幸作为协办单位,在北京的《中国民办高校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代表我们西安翻译学院谈几点有关“中国民办高教将迎来科学发展的第二次浪潮”的若干问题。

  西安翻译学院之所以“协办”这次全国论坛,是想和我们中央权威媒体一起共同打造中国民办高教科学发展的新的平台,国家领导人、国家教育部门、国家发展改革部门诸多领导人的参与,就使得这个平台更加熠熠生辉。

  尽管西安翻译学院和我本人独得“功勋学校”和“功勋人物”殊荣并双双获得“十佳学校”和“十佳校长”的荣誉,但共同商讨我们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大计才是我们与会并协办的初衷。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出席今天会议的人数并不多,领奖的也只是少数代表,但与会的含金量高,上有国家领导人,中有部委领导人,还有我们兄弟媒体的老总,所以这个论坛就更加举足轻重。

民办高教面临五大拐点迎来二次浪潮

西译和丁祖诒院长被授予“功勋院校”、“功勋人物”荣誉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第一次浪潮”

  为什么我要说这次论坛具有特殊意义呢?因为我们中国民办高校历经破土发芽艰难跋涉的“第一次浪潮”已经过去了。我在这里说的“第一次浪潮”,是指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风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或者说民办教育,随着民营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在比翼双飞地蓬勃兴起,虽然中国民办教育已象雨后春笋般地崛起了近10万所之多,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达2583万之众,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生人数已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量的1/4,但民办教育距离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格局仍相差甚远。从破土发芽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诞生,我们充其量将它叫做“第一次浪潮”,这个浪潮刮出了中国1600余所民办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和438万在校生,这个浪潮缓解了小康了的13亿中国人民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强烈需求与公办高等教育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提前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如果说,中国民办高教的“第一次浪潮”皈依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历程中的政治领域变革的浪潮,那么中国民办高教科学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则远非生产力解放的无所适从和民办院校创业初期自身经济实力低下的矛盾那么简单。

  中国民办高校的计划内在校生正沐浴着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以经济实力为主体矛盾的“第一次浪潮”之后的,皈依为“政策性”发展和制约的“第二次浪潮”。

  这个浪潮的孕育和发展以什么为标志呢?

  去年以来,我国教育部破天荒地对民办高校在校的计划内学生实施“奖励”、“补助”和“补贴”,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包括“贫困生补助”,“特困生补助”以及“绿色通道”,还加上“伙食补贴”等等。这股强劲的东风第一次吹进了我们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计划内在校生的领域,这是一次思想领域和政治范畴的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因为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民办”就是“自负盈亏”就是“国家不给钱”,正因为国家财政的制约才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才会鼓励两条腿走路的民办教育,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次将民办高校计划内本科和高职在校生,按照公办高校在校学生同等待遇给予奖励补助和补贴,标志着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的战略,已开始具体渗透到教育领域的人文关怀。就象很多发达国家,不分“公办”和“民办”,只要是在读的大学生,他们就毫无例外地同样享受国家的各种财政支持。虽然现在补贴并不是很多,但是这股涓涓细流正在演变成和谐和亲情的瀑布,我们为这次浪潮中的这一亮点欢呼。

民办高教面临五大拐点迎来二次浪潮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致辞

  中国民办高教科学发展“第二次浪潮”的孕育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性导向的制约

  我所讲的“第二次浪潮”,在更多方面涉及中国民办高教当前存在的政策性制约问题。当前的“第二次浪潮”中,正驶向快车道的中国民办高教正遭遇一系列政策性“拐点”的制约;计划经济思潮残留对中国民办高教办学自主权的横加干扰恣意侵犯;作为教育产业化思潮典型产物的公办大学派生的民办独立本科正全面背离教育的公益性方向,被悄然合法化和公开的姑息纵容侵蚀着正宗民办高教的合法权益;盲目跟风西方自由民主人性人权,弱化甚至放弃对学生严格管理的国粹,以“加强管理”取代“大力促进”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精髓;公办大学的产业化和民办大学的招安化,正在演绎着民办高教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倒退。

西译和丁祖诒院长被授予“十佳学校”、“十佳校长”荣誉

 

  教育公益性与教育产业化是当前中国民办高教中矛盾的焦点

  第一个拐点,我们的教育还要不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大方向?能不能坚决刹住当前教育产业化的滋生和蔓延?这是事关我们中国民办高教甚至中国教育健康发展的大计。民办教育本身是公益性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所以提这个问题,那是因为牵涉到当前席卷全国的公办大学派生的“独立本科”,这个独立本科如果真正做到五个“独立”,如果真正坚持教育公益性的灵魂,如果能将收来的学费用在独立本科广大在校生身上,如果大胆承认隶属于民办范畴接受《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范和制约,其实五个“独立”中只要真正做到任何单位包括主办单位公办大学不得收取民办独立本科任何费用,让民办独立本科真正做到一个财务上的“独立”,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此项善举就有可能将独立本科打造成我国民办高教另一类得天独厚的娇子。我们正宗的民办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苦跋涉迄今才有42所本科,而公办派生的“独立本科”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几乎一夜之间就克隆了三四百所,政策性的横空出世似乎增加了我们民办的力量,但问题恰恰在于,独立本科还没开学就被母体的一级院校拿走了三分之一的巨额学费,严重地违反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事后合理回报的规定,它完全是一个教育产业化的产物。企业要拿钱,母体院校也要拿钱,最后就苦了独立院校自身,办校时间不长,经济积累又很薄弱,两头拿钱,那么这个学校就很难以为继,学生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我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还要不要坚持不搞教育产业化这个基本点,既然是民办的,就应该完全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来衡量一切。这是我谈的拐点的第一个问题。

    以公办大学“无形资产”作为股份,后患无穷

  第二个拐点,就是我们发展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应不应该大面积地强制推广“公办高校无形资产作为股份”的“公私合营”形式?即便是我们占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也呈现为多种经济体制形式,它有“独资”有“合资”,有“内资”有“外资”,但无论怎样,“合资”的主体表现形式几乎都是双方共同投入有形资产,投入无形资产作为股份,按照《公司法》既不得超过股份总额的25%,同时在合资形式中也极为罕见。以无形资产入股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公办大学国有资产流失的实质、非法性以及以行政手段变相掠夺企业的产业化行径。独立院校的母体只投入“无形资产”,企业拿的是有形资产,这种形式少量作为试点是可以的,但无论如何,中国民办高校股份合资的主流形式,仍然应该是双方共同投资有形资产。

  中国的公办高校以行政主管部门掩耳盗铃的“五个脱离”一纸空文,将原本因收费双轨制应于取缔的二级学院,改头换面为隶属于民办收费体系的“公私合营”独立本科,并被导向为中国民办高教领域最受宠幸的主流形式,这是十分荒诞的!大面积倡导并实施并以无形资产作为泡沫股份,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基本原理,更会引发教育产业化在民办高校领域中多米诺骨牌般地蔓延并滋生公办大学利益集团的腐败。公办大学的无形资产能转化成可观的巨额免税回报。如果听任这种畸形股份制蔓延,还势必会引发全国95000多所民办教育机构中奉献了二十多年的办学者们类比公办高校,对无形资产提出诉求、能占据足以拿到1/3毛收入的可观股份分红和不论学校节余与否提前索取巨额回报。何以对否认隶属民办依然趟在母体怀抱中违法的独立本科扶上马,还要“再给5年的过度”送一程?

        防止用西方的自由民主对大学生进行所谓人性和人权管理,要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

  第三个拐点,对我们民办高校来讲大多数是三本、高职甚至是落榜生源,针对这三种生源,我们应不应该单一地照搬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人性和人权,将国粹的“严师出高徒”拒之门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不应该放弃对学生的管理。自由和民主固然听起来很美妙,但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很难把握“度”,一说民主就可能变成极端民主,一说自由就可能发展成极端自由,甚至将自己的自由和民主凌驾于他人自由和民主之上,弄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

下一页>>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