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参加高校国际交流项目、毕业出国深造成为学生进行海外留学的主要方式。根据各高校公布的就业报告,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率普遍在20%左右,出国留学已成为高校本科应届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以北京地区两所财经类院校为例,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的出国深造率高达38.3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的出国深造率为17.50%,毕业生普遍选择具有较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和学校进行学习,以便在未来回国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中还出现了一个正在逐渐扩大的群体,这一群体在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在短暂工作后选择辞职出国深造,计划通过海外学习改变职业路径或是增加再就业竞争力。
从传统角度看,海外留学作为优质教育背景的信号,反映出留学者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向招聘企业传递出应聘者的优势教育背景,增加了应聘者的就业竞争力。然而,在留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和中国教育国际化程度加深等一系列背景下,海外留学经历是否能够如预期一样,为应聘者提供优势明显的就业竞争力?海外文凭能传递出怎样的应聘者信息?应当如何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海外留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累计海外留学人数已经突破400万,年均增长率接近20%。与此同时,回国人数也在逐年递增。2017年,超过八成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正在形成最大规模的“海归潮”,“海归”就业问题令人关注。
从近年回国人员的学历构成来看,具有硕士学历的留学人员占据主要地位,本专科和博士学历的留学人员占比较少;其中,本专科学历人员占比下降明显,博士学历人员占比平稳上升。
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歇尔·思朋斯的教育信号传递模型为基本,根据中国教育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实际,将原有模型推广后发现:如果以海外留学作为区分不同类型应聘者的教育信号,那么,这种信号的作用明显减弱了。
具体而言,首先,海外留学整体质量仍待提升。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德国等主要教育国的留学生中占比排名第一,增速持续上涨,教育服务贸易逆差趋势日益增加。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不少海外学校出现了中国学生班、免试入学等低门槛、低要求的留学项目,国内大量留学机构提供的“一条龙”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留学过程。
其次,国内就业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对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金融业成为回国人员最热门的就业意向行业之一,其热度在近两年内持续上涨。然而,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入调整中,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就业市场对经济金融类人才的需求比较稳定,在国内经济金融类毕业生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海外留学生扎堆金融类行业求职并不占优。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扩展,招聘企业需要更多熟悉国内环境、熟悉企业文化的新鲜血液输入,以便更有效地拓展经营,不少企业甚至将校园招聘的启动提早到毕业生的实习期。相比之下,留学生回国应聘成本高昂,难觅佳期。
此外,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快速上升过程中,国内毕业生与留学生相比,在国际化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此背景下,从微观个体到宏观整体,都应当对海外留学的信号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便理性选择教育投资的方向和力度。
一方面,留学生应当充分利用海外经历,提升整体素质,增强差异化教育的信号作用。参与海外留学的学生应当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关注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获取丰富的学术文化信息,拓展交流范围,培养国际化意识。只有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两方面同时获得发展,才能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海外留学带来的差异化作用,提升回国应聘者的市场竞争力,以应对海外文凭贬值带来的损害。
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化培养质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海内外文凭。高校应当在不同学历层次上继续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增加本科生阶段的学术交换项目,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人才,打破传统教育瓶颈,努力为学生提供差异化教育背景的可能性;丰富教学科研手段,着眼世界热点重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能力,充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适时将学生的实践实习平台拓展至海内外更广泛的地区,增强学生应对国际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实战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应当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有区别地引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带动求职导向的学生提前适应市场环境,鼓励研究导向的学生夯实学术基础,为学生合理接受教育提供条件。
此外,国家设置教育质量统一性标准,也有利于实现国际化教育机会均等化,扭转海外留学信号失灵的现状。通过联合企业单位共同设置海外留学奖助学金体系,为实现国际化教育均等化提供基础条件,同时,有效解决留学回国就业问题;通过规范教育市场的认证体系,有效监督能力资格认证部门进行资格认证的过程,出台政策法规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惩罚,降低社会对有效教育信号的接收成本;通过为海外留学回国群体设置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帮助对接回国应聘者和有海外人才需求的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公开的就业竞争环境,吸引更多真正的人才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消除再次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求职失败或人职错配。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