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有些学生他们连三本甚至专科都考不上,可是到了国外他们就可以读到一个好的学校,甚至是一个名校。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高考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经常用万人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其实这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教育资源很稀缺,完全不够我们的考生来合理分配。可以说:“我们的高考制度是世界上最严格是考试制度。”
那么那些在国外可以读到世界名校的人,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智商,完全配得上着一些世界好学校的教育,而在中国 他们的才能却只能够被埋没,因为他们根本就过不了这一场考试。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多聪明的人就开始避让国内的高考制度,他们就开始向国外留学,来得到更好的教育。那我们的家长可能就要说话了,你连高考的清华北大,复旦交通都考不上,怎么可能考的上更好的哈佛,剑桥呢?
其实我国每年大概有三千人左右考上清华北大,而其中就是有两千人左右是特殊招生,也就是说,高考考进去的人只有一千人左右,那么全国有九百四十万考生,比例接近百分之零点零一。而国外的剑桥牛津,中国人考上的概率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
其实,我们还是有少数人能够摆脱高考的束缚,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得有意义。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都要通过高考,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变的平庸,随波逐流,而他们却能够成为社会的高层精英。虽然我们不该拿这样一个单纯的数字来比较这样的一个大学,但这个也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我们知道清北复交,但是我们中国这样的学校太少太少,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考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在一所普通的大学。清华的教育基金是是四十三亿人民币,看起来就已经是很多的了,但是,要知道,哈佛的基金是一百三十亿美元。
这几年我们高校的发展突飞猛进,好多高校的一些专业都和国内外最高水平相差不大。但是经费还是晒得可怜,导致了科研成果的不足。虽然我们大学在发展,但是由于这样的一些原因,我们和他们还是相差了很多很多。在这种时候,大学之间就是经费的比拼了。
简而言之,哪怕是没考上一也属于中国前百分之五十,而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资源给他们,因此,走向国外,换一个思路,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国外的教育虽然也是稀缺,但相比国内,已经要丰富很多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