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称,英国政府宣布将采取新措施限制“一等学位”数目。近年来,获得一等学位的毕业生数量增长迅速,已有超过四分之一(26%)的毕业生获得一等学位,高于2012—2013年的18%,且几乎4倍于1997年时的7%。
记者采访了一家位于当地的教育机构,英国唐顿国际得知到,此次新政的颁布,目的是为了提升高学历的价值,换句话说,希望通过限制一等学位数量来保证高等教育体系。
一般来说,英国本科成绩的及格线定在40分。一等成绩通常是大学颁发学位的“好成绩”,按照英国学制百分比来算是70分以上,二等一级成绩是指均分60-69分,大多数的雇主都要求毕业生必须至少达到这个成绩才会聘用。
而一等学位泛滥,导致学位的价值受到等级通胀的威胁,这对学生、雇主和大学本身来说都是一个问题。英国唐顿国际表示道,此次的改变,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同时也会使英国大学排名更加趋近公平、公开化,而非用一等学位数量来提高学生满意度。因此,措施之一就包括会增加“是否对学位评分采取负责任态度”和“不颁发过多一等或二等一级学位”等问题于评估系统中。
的确,英国高校的吸引力取决于教学质量给学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学位的价值若收到虚高的威胁,对多方都是一个阻碍,更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校声誉。这究竟是为何?
英国唐顿国际解释道,成绩虚高会有可能催生出英国高等教育的“标准正在降低”的危险印象。同时也会有生源率降低的风险。
《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的前列大学指南显示,为毕业生颁发大量一等和二等一级学位的大学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杜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等。而这些大学,也是学生们争先申请的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前列的英国名校。
然而有些学生却持有反对意见,认为自己的努力应该与成绩挂钩,这样才能持续给予自身信心。因此,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已经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事宜,但代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英国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UK)仍旧持保留意见。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英国高校正持续修缮其教育体系的事实不容忽视,同时也意味着英国高等教育也在逐渐趋于公平、公正以巩固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