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残酷的考试。卢璐来该校后,体育课选修了皮划艇项目。像所有中国留学生一样,每周6小时,他从不缺课。但卢璐在上海上大学的时候并不喜欢体育,为什么来到这里就对体育突然间如此热衷,是不是学校有要求,缺课会扣分吗?
“不是的,我刚来的时候身体不强壮,像个豆芽菜,没有体力根本考不了试”。这些留学生告诉记者,学校作业多不说,考试也非常漫长。一年两次,每次长达一周。卢璐说,从早晨8点开始,一门考试4个小时,到了12点老师突然兴起,要再加考半小时,题目根本做不完。一个中国学生甚至报名美式橄榄球,宁可经常一瘸一拐上课,也要锻炼出能拼的体力。他们的校训是“为了国家为了科学为了荣誉”,他们要以此激励自己的斗志。
关键是考试怎么考答案并不重要,逻辑能力决定成绩
“17世纪、18世纪我们的传教士到了中国,他们认为科举制度是非常高明科学的,所以带了回来。我们现在的大学校考试就来源于中国的科举教育。”法国另一所排名靠前的学校—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的副校长格里姆这样评价学校的考试。
格里姆先生认为,考试并不可怕,关键是这个试怎么个考法。
“标志先生从我们学校毕业,他没学过汽车工业,却创立了著名的汽车品牌。艾菲尔先生学的是化学,没学过力学,却建造出艾菲尔铁塔。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广阔的通才教育,然后检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他说。
综合理工大学的留学生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考试时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其实并不要求你马上得出答案。你的答案对与错他认为并不重要,老师关注的是你在他一连串的追问和提示后体现出的逻辑能力。也许你的答案对了,但最终的成绩并不高。
巴黎中央理工的留学生鞠晓恩这样理解法国的考试,“他们不主张视角狭窄的专业考试,因为欧洲很多大学认为,只钻研一个学科,无法很好地理解自己的学科和整个科学的关系,“他们考查的是你是否具备掌握知识的方法,看你是否具备了更深邃的思维,而不只是某些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