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校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来源:谭洁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2019-2-27 9:06: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研究生毕业数量持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构建高校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借鉴目标管理理论,将国家层面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总目标与研究生群体充分就业、提升就业满意度的具体目标相结合,进行系统研究,提升就业服务体系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有利于实现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研究生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目标管理;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

近些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50%的本科生会在毕业当年攻读研究生,部分本科生、专科生会在毕业后陆续选择攻读研究生,所以相当一部分本科生、专科生的就业问题,最终会转化到研究生阶段。因此,构建研究生的就业服务体系显得非常迫切。

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出现及就业服务体系现状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高速增长,从2000年的107万增加到2018年的820万,19年的时间增长了7.7倍。因此,含研究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引起了较大关注。

在理论层面,2000年以前,我国关于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尽管也出现了毕业生配置方式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探讨,但对于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因为数量少而社会需求相对充裕,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因此专门针对研究生就业的文献并不多,为数不多的研究也主要是以整体的青年劳动力就业为主,没有将研究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1]。

在实践层面,近十多年来,研究生规模迅速增长,而相关管理及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工作人员缺乏。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就业指导偏重于就业政策、就业流程,忽略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趋势及个人素质禀赋分析,总体上具有应急性、短期性的特点,处在以“介绍流程与政策”为中心的阶段。

目前,高校研究生的“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为结构性矛盾,即失业与空位并存的供求结构不匹配问题,热门地域与岗位竞争激烈,导致毕业生“无业可就”,广大基层又频现“招人难”。

高校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借鉴目标管理理论的依据

目标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eruker)提出的,其核心是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目标激励方案,以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实现企业管理者与生产者的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目标”表示最后结果,而总目标由子目标来支持。因此,组织及各层次的目标形成了一个目标网络,目标因而具有如下特征:层次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等[2]。

研究生总体的充分就业、有合理的地域及行业分布是国家层面的总目标。而研究生群体及个体的顺利就业与就业满意度的提升,则是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也是出发点。研究生总体的充分就业及研究生实现就业的目标形成了一个目标系统,它既可以作为宏观标准考察研究生总体就业数量与质量,也可以作为研究生个体自我管理与自我实现的微观目标。总体来说,这个目标系统要求各学校把研究生就业作为一个专案性的工作做好、做充分,又要求与国家的总目标相适应。

一是研究生就业目标系统具有层次性。其主要表现在它的顶层包含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愿景和使命,即保证研究生总体在较长时期内的就业充分程度与就业质量。在目标体系的基层,是各个学校、学院、专业乃至研究生个体的目标。在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总体的目标对于子目标的引导,又不能忽略对子目标的保障;既要倡导学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以实现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又要通过各种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来予以保障,要靠耐心细致的责任感教育、择业观教育来实现。

二是研究生就业目标系统具有可考核性。其主要是指目标可以量化。自21世纪初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后,经过十多年探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考核,经历了一个从关注数量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过程。关注数量通常是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而自2013年开始,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须每年以学校为单位公布就业质量报告,内容包含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签约单位性质、国内外深造情况、签约行业分布、就业趋势分析、就业质量跟踪与反馈、就业匹配度调查等指标。这表明:除了数量指标,我们还关注高校毕业生流向与国家层面引导政策的支持与契合程度、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接纳程度、毕业生满意程度等更为全面的范畴。

三是研究生就业目标系统具有可实现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效价是指一个人对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一个目标对其接受者要产生激发作用的话,必须是可接受的、可实现的。在研究生就业的范畴内,这一点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证。研究生作为我国学历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几乎都要面临就业问题,这与本科生、专科生中的近50%将自己毕业后的目标设立为升学有很大差异,所以效价很高。而在期望值的问题上,我国从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复以来,研究生就业经历了供不应求到局部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供过于求的阶段,但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对于研究生的需求是充足的。所以,对于大多数研究生而言,就业的目标是可实现的,期望值很高。

四是研究生就业目标系统具有挑战性。目标的挑战性与可接受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前,研究生就业的总体状况虽然不错,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小,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矛盾,即对研究生有大量需求的地方,研究生不愿意去;而在特定的区域,如一线城市与热门岗位,则表现为供大于求,导致竞争激烈。

高校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与服务体系构建内容

根据目标管理理论,要实现目标管理的过程,分为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成果评价等步骤[3]。在高校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研究生总体的充分就业,且有合理的地域及行业分布是国家层面的总目标。而各高校根据这个总目标,建立服务于总目标且适应各学校特点的就业服务体系,支持研究生群体及个体的顺利就业、提升就业满意度这一具体目标,并确保有条件组织目标活动的展开和有效执行。

由于研究生就业的实现是一个需要与外界环境频繁交流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提升研究生个体或群体的能力、能为用人单位所创造价值来获得其认同与接纳。由于研究生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的学科背景,乃至思想、行为、兴趣特长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即缺乏直观特性。若只针对个别问题提出直观的解决办法往往难以奏效,针对复杂、系统问题的解决办法应建立在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进行整体统筹的基础上。

而研究生顺利就业的核心,归根结底在于创造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关于创造竞争优势,《孙子兵法?地形》中说道:“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在研究生就业的过程中,“天”指外部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地”指研究生就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主要包括就业领域、就业行业、就业岗位三个范畴内的竞争结构与态势;“彼”通常指竞争对手,指竞争者的数量和质量;“己”则指研究生的自身条件,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特长优势及应聘素质等方面。与这些对应的“对象”则为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知天知地”来了解研究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通过“知彼知己”来了解研究生自身优势与不足。研究生的能力只有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匹配,才能顺利实现就业。

因此,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需要服务体系构建者在变动的环境中发现信号,并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进行统筹。综上所述,高校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与服务体系构建内容如图1所示。通过构建这样一个服务体系,来明确组织的作用,确保目标执行,并完成成果评价。

1.webp.jpg

总体来说,研究生就业要形成竞争优势,需要充分考虑影响其就业的多个因素。影响就业的因素包含宏观环境、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与自身条件四方面,而与之相对应的用人单位需求则包含就业岗位的数量与结构、就业岗位具体需求两方面。就业的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为了提高研究生在这些方面的认知,可以从就业政策指导、职业规划能力提升、就业观念教育等入手。竞争环境则相对具体,但仍属于中观层次,包括就业地域、就业行业和就业岗位三方面。竞争环境与宏观环境一起,对应用人单位需求中的就业岗位的数量与结构。在影响就业的因素中,竞争对手与自身条件则属于微观层次,对应就业岗位的具体需求。

具体而言,第一,就业的宏观环境的内容通常包括告知毕业生宏观层面的政策导向,经济走势及社会文化导向。例如:2017年《“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提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4]。第二,就业的竞争环境要求求职者对具体的地域、产业、行业等信息及政策导向有所了解,了解竞争对手则主要包括竞争者的数量和质量。要处理好这部分的关系,就业服务可以从求职技巧训练、综合素质提升训练、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训练、竞争力训练等方面入手。第三,针对求职者自身条件方面,提升其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寻找其内在的特长与优势,从而实现人岗匹配;可引导其进行自我探索、增强其对专业前景的了解,辅导其准备求职材料、熟悉就业流程,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与训练。

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对教育质量有检视作用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对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指导、注重提高其职场竞争能力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推进,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的形势将有利于研究生就业。如果能有效利用研究生作为“高水平人力资本”的红利,将有助于实现研究生充分就业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两个重要目标。(作者:谭洁,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本文系“基金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地区研究生就业服务与引导研究”(项目编号:O16H20002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谭洁.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证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转换的视角[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4:45.

[2][3]周三多,陈传明,鲁明鸿.管理学(第六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369-375.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EB/OL].(2017-02-06)[2019-0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

《北京教育》杂志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