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考研热”需要“冷思量”
来源:     2018-1-25 10:48:00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用人单位门槛提升,导致大量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一些地方院校变成了“考研学校”。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38万人,较2017年增加18.4%,为历年最高值。从2015年的164.9万到2018年的238万,研究生报考人数经历了三年连涨。

为应届生选择考研喝彩

张立迁

从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来看,应届生考研处在本科教育的中后段,高考则是进入本科教育的入口前端,中间关联的部分则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前大半段。应当说,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过渡还有待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发生的变革,高等教育界关注度尚显不够;高等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基础教育似乎无暇顾及。

这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段教育“盲区”,使得不少高考后的学子进入大学阶段后,无所适从、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本应是扎牢通识基础、夯实专业根基的大好年华,却过多耗费在了兼职经营、游戏世界等上面,造成学业的困难和进取心的沉沦。客观来讲,这绝非大学之个案特例,就连国内一流高校校内也不乏其人。

应该说,做好基础教育阶段与大学教育阶段的有机衔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亟待寻求解决良策。单就大学本科生群体而言,除去部分成绩优异者选择推荐免试读研或直接就业之外,应届考研学子应算得上是学习中的佼佼者,对专业学习怀有浓郁兴趣以探索学问,是怀揣梦想和对未知领域、新生事物的极大兴趣的真想法。他们勇于磨炼意志品质以追寻学术人生,敢于提高核心能力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这样的奋进学子、积极人生,我们应该予以更多喝彩掌声。人生能有几回搏,当我们回望那些成功人士、出彩国人的人生履历时,往往能够提炼出这样一点,那便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不怠和对梦想人生的不懈追求,这理当成为一种责任担当的青春基调,更应化为国人永不褪色的青春底色。

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毕业生,理应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如此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于此而言,与其看到考研学子不知前路的煎熬无奈,倒不如鼓励他们继续学业。高三的拼搏也好,考研的艰辛也罢,当我们去探问那些考研学子的心声,想必多数人回首过往,应该是感谢那段全情投入、青春无悔的选择。

知识社会正以磅礴之势往前推进,整个社会对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学终究不会变成“后高中”,学习也终究是自己收获、社会受益的双赢之举,给考研让道的那些事情必定会成为浮云过往,留下的则是一段充实的人生。

大学生的未来选择绝不是单线条和结构化的,而应该是多维度、多元化的,无论是直接就业职场还是升学读研,抑或是“慢就业”,都应当是个人明晰的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后的一种理性选择。社会公众可以批判检视身边的不足之处,鼓励直面质疑周遭的丑陋一面,但也要多给予大学生们人文关怀和尊重理解。

(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功利化的“考研热”要降温

郭立场

“考研热”的背后,反映出社会在价值认知、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就业招聘等方面的某些认知偏差。据了解,论及考研的初衷,大多数考生还是以找个好工作为最终目标。社会需求片面以文凭为本位,各种机会均向有学历、高学历者倾斜,“不看能力看学历”的招聘倾向,让很多人不得不加入“考研大军”。

一些地方院校为了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往往通过提供备考场所、邀请专家辅导、实施奖励政策等推动应届生考研,甚至“在考研面前,其他都可以让道”,主动做好“后勤工作”。这些都为“考研热”火上浇油,非但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降低了本科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业。

如今,在实用主义、工具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有用”成为流行的世俗标准,“无用”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值得思考的是,考研就代表成功吗?现在很多考生陷入了一个怪圈,大家普遍认为一窝蜂考研不见得好,但又“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社会上的一些学历门槛巍然矗立,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反过来倒逼着学生去考研,又迫使着高校扩张招生规模,这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挑战。“学校培养的人”与“社会需要的人”有所脱节,让研究生招生与就业陷入恶性循环。

在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但整体培养质量出现下滑趋势,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缩水”。不难看出,有些人“考研”更多的是对利益的角逐。因此众生喧嚣之下,大学必须有所坚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拒绝社会的诱惑,坚持其“合理的保守性”,做“社会的精神灯塔”。

功利化的“考研热”降温,需要高校、社会、学生等利益攸关方共同努力。对本科院校而言,千万不能沦为“考研基地”“考研学校”,成为另一种“更高级的应试教育”,而是要引导学生及早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考生对考研养成理性的认知和抉择。对用人单位而言,应致力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是仅仅看重学历,而是更加看重学力,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对监管部门而言,要进一步扭转用人单位特别是公务员招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的“唯学历论”现象,以刚性手段纠正学历歧视的行为,构建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

具体到考生来说,在尊重个人兴趣、志向和选择的基础上,一旦确定考研目标,就要树立正确的发展取向,而不仅仅是寄望考研来改变身份“跳龙门”。从长远看,应对“考研热”,更应关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建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规范学校、学科体系建设,严把质量关。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24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