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07考生必看:考研专业该怎么选 热门未必好
来源:海文学校     2006-5-5 9:48:00
 
    2006年的考研大战随着最后调剂工作的几近结束也将硝烟散尽,但是浩浩荡荡2007年的考研大军又将开始新的长征。人称“考研是对高考失意的一次补救机会,人生方向的又一次选择机会”,可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你今后的人生关系重大,所以对考研专业的选择值得各位研友万分斟酌。其实说的深沉点,对考研专业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你考研的动机。容 我揣测,无非是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出于前途考虑,希望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毕业后能找一份社会、家人、朋友认为体面的工作,只要能够好就业,能拿高薪就行。这种考生应该居多数吧,所以我把他当重点谈谈。怀着这种考研动机的朋友当然就需要选择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了。但是许多考生缺乏对社会就业形势的正确估计,在报考上容易盲从热门专业或名校。因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变化很快,眼前的“热”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好。可能等你研究生毕业时你的“热门”专业已经过时成为冷门了。首先要把握社会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行业需求。其次要了解行业特点,分析需求总量。有些行业伸缩性很大,向其他行业渗透也很厉害,因此很难“饱和”。例如法律专业,随着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不仅司法部门,其他各行业对专业法律人才的需求都在逐渐增加。相反,其他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分界明显的专业,就总会有饱和的时候,例如会计人才。再次可以参照国外情况。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各国社会发展的近似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表现出某些相似性。它们今天的热门行业,可能就是国内数年、十数年后的热点。最后了解专业招生单位情况。一些招生单位的所谓热门专业,其实根本就不具备起码的师资、经费和办学经验。如果仅看热门专业就报考,很可能误人子弟。所以这种考生应该注意了解国家形势,关注发展的趋势,不要跟风眼前状况。专业的选择要根据自身情况做理性的判断。据专家分析“入世”后,我国以下7类人才将走俏(仅供参考):

  1.教师,我国将有数千万人要重新就业,在岗人员也需要知识更新,教师地位将大力提高。

  2.律师,熟悉国际法则的律师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通晓国内外法律的人才也将受青睐。

  3.外语人才,贸易经济将与国际接轨,懂外语又学有专长的管理人才特别受欢迎。

  4.心理医生,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生活节奏加快,心理疾病将增加,所以急需大批心理医生。

  5.旅游人才,境(国)外人员将大量进入我国旅游观光,内地也将有大批人员出境(国)观光考察。因此,熟悉电脑操作、旅游专业毕业的管理人才,以及通晓古今中外的导游人员,将是企业争夺的对象。

  6.信息业人才,谁掌握最新信息,谁就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信息咨询员、电脑网络技术员等信息灵通人士将受垂青。

  但是这类热门专业最大特点就是报考人数爆满、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较低。报考此类专业的学生最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量力而行,选择好自己的专业。

  第二种就是完全出于自身兴趣考研,对本科的专业完全不感兴趣,希望通过考研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以此为终身职业。这种考生报考的专业不一定是热门高薪的行业,比如天文学,考古学,航空航天等等。个人感觉这类考生是考研动力最强,心态最平稳轻松的,而且一旦成功也是最幸福的人。对于这部分考生我只有一个建议,既然是出于兴趣而考研,那就要对这个行业的学校和导师做好调查,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导师,经过与导师的充分接触,确定他的研究方向是否你的兴趣所在,让他对你兴趣也有个充分了解,对你对该行业的爱好有深刻印象。这样你只需好好准备初试,能够达到最低复试线就希望很大了。

  第三种应该就是留念学校生活,不想这么早就进入残酷的社会竞争,所以想本科毕业后继续研究生的学习,在学校再待个两三年,逐渐增加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考生可能对专业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所以分数也没必要考多高。对这种考生来说,关键是选择好报考的学校。在报考之前了解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可以挑一些与本科专业相近的,且分数总是比较低的学校。最好是档次高一点的学校,其实就算是人大,北航,复旦这些好学校也有分数很低的专业,这样你考上的几率很大,而且学校也能不错。当然你不在乎学校的好坏,最轻松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报考本校本专业了。

  总之,在成千上万的考研大军中都是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了,希望你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最后无论你是哪种情况,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考上你理想中的学校专业。考研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天道酬勤,这个“勤”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看书就行了,需要正确的方法和途径,需要有人和你同行,需要有人对你指导,鼓劲,让你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直至完成继高考后的第二次完美选择。所以,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报几个卓有成效的辅导班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祝各位2007年的研友马到成功!

■相关链接  
  • 关注:淘汰“积压”博士生并非最优选择
  • 教育部:2007年将迎来高考报名高峰
  • 大公司提供机会 毕业生用就业挑战学业
  • 毕业生:我们今天的“午餐”在哪里
  • 河南省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
  • 应试教育不是错误的挡箭牌
  • 银川75.1%学生认为自己荣辱观受父母影响
  • 温家宝五四青年节看望北师大学生
  • 全国城乡规划存在五问题 地方领导热衷建大马路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