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79岁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演讲时说,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如果高校学费降低,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他认为,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据《南方都市报》)
首先我想说的是茅于轼是位很值得尊重的经济学家,同时又有很好的人文关怀,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的观点和我有不同,我的也未必对,但我觉得这件事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茅于轼先生说,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这个或许没错,但绝对不能反过来说,80%-90%的学生就是富孩子。事实上,大量的是中间层,紧巴巴能支付自己孩子的学费,真正的富孩子是少数,其实也就是10%―20%。大量的工薪阶层节衣缩食,刚好能把孩子送上他们心仪的学校,同时他们又不算最穷,还到不了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的份,所以一旦高校学费上涨,受冲击最大的是这个群体。
第二,教育是种特殊的消费,不能纯粹市场化操作。国家的财政支出就该往教育倾斜,而不能指望这个盈利。整个国家往教育上支出,最后受益的是国家本身。尽管高校教育不是基础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国民能够比较便利地受教育,事实上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好办法。
第三,富人交钱补贴穷人这种思路在很多领域是行不通的。比如我们这个城市的公园基本都是免票,按照这个思路,富人就该交钱进公园,免费公园岂不是让有钱人占了便宜。事实上,国家已经通过税收机制将财富再分配了,站在公园门口,大家的身份都是一样的——就是公民。
第四,我们为高校所缴的学费说实话也不少了。高校基本上是个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有个特点,就是不停地喊自己亏损亏损。每个学生几万几万地把钱缴进去,每年高校又成千上万地扩招,他们也该把自己的账目拿出来晒晒了。
我相信茅于轼先生是一片好心,希望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但是很多事情没有很好解决之前,提高学费不但会新生腐败,还会让更多的家庭对高等教育产生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