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巡礼 >> 学校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中国高校走入重奖漩涡?
来源:时代信报      2007-7-26 15:51:00
 
       7月16日,重庆市高考文科、理科第一名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这意味着,两位学生将获得两所一流高校不菲的奖学金。

    此前的7月5日,清华大学宣布,对各省高考文理科前5名给予重奖2万元。随即,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纷纷跟进。北京大学将新生奖学金的总额度,由去年的100万增至200万元。广东暨南大学,录取各省状元奖金提至4万元。南方医科大学,对状元们开出了10万元巨奖……

    一场对高考状元的追逐,在2007年夏季,翻开了波澜壮阔的一页。然而,内地高校磨刀霍霍之时,点燃狼烟的香港高校却正在谋划全球范围内的突破。

    中国高校,需要突破重奖思维。

    重奖意欲何为?

    7月5日,2007年全国高校招生大幕徐徐拉开。

    清华大学率先宣布一个重大决定:各省高考文理科前5名进入清华,一次性重奖2万元。而在去年,清华大学对各省第一名的奖励,也仅仅只有5000元。

    与清华大学同处“第一梯队”的北京大学,立即作出反应:新生最高奖学金提高到1.6万元。之后,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不甘示弱,纷纷出台了高额的新生奖学金制度。

    而早在今年5月,复旦大学已悄然调高了新生奖学金,各省高考前15名新生将获奖金1万元。

    清华大学招办工作人员日前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奖励制度是否长期实行目前尚未确定。但她说,清华此举并非是靠金钱吸引考生,只是对考生的一种鼓励。选择清华的学生,看重的还是清华的实力。

    北京大学相关部门则称,奖学金用来奖励学习优秀的考生,完全无可厚非。

    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内地高校重奖新生的“争夺战”导火线,实际是被香港高校点燃。有关消息表明,香港高校今年依旧延续了以往的高额奖学金政策: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奖学金50万元,香港大学为45万元,香港城市大学44万元……

    迄今,香港大学今年从内地已招收250名优秀学生,其中有7名高考“状元”,比去年多2人。香港中文大学同样也已录取250名内地学生,招生范围由去年的20个省扩至今年的25个。之前在内地名气并不太大的香港浸会大学,今年则成为香港高校内地学生报名人数升幅最大的院校。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在内地一共录取了150名学生,其中80%的成绩高出一本线50分以上,剩余20%则高出一本线100分以上。

    内地高校之间、香港与内地高校之间,一场罕见的生源大战在2007年打响。其目标直指各省高考翘楚乃至状元;至于“弹药”,众大学则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额奖学金。

  狙击下的应对

    5月14日,高考进入倒计时,一份历时8年的调查报告适时而出,震动各方。

    这份名为《1999—2006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的报告,以近7万字的篇幅,详细记录、分析了8年来中国内地高考状元的走向。一幅浓缩的高考状元以及高校招生趋势图,由此浮出水面。

    该报告首次系统整理、披露了清华、北大近两年来的“招生尴尬”。据该报告统计显示,1999—2004年间,我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约有95%的高考状元被北大和清华收入囊中。而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后,这一局面被打破。

    2005、2006两年间,内地共有18名高考状元投奔香港高校。而同期,全国仅产生151名高考状元,这意味着12%的高考状元被港校收归麾下。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收状元的比例跌到历史最低点:84.66%。

    “是否赢得高考状元的青睐,关系到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和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调查报告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的话一针见血。

    蔡言厚认为,由于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高考状元的最终归属,成为衡量中国名牌与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无论北大、清华还是其他大学,高考状元历来都是高校重点争夺的对象。

    他表示,很长时间以来,北大、清华在国内的地位无可撼动,但随着香港高校被逐步纳入全国统招体系,他们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内地高校效仿香港大学的高额奖学金政策,显示内地高校对这种挑战有了积极的回应。

    回应远不止如此。早在5月23日,北大、清华通过保送生的方式,仅从重庆市就提前挖走了40名优秀学生。其中,北大保送生21名,清华保送生17名,通过小语种测试被北大录取的考生2名,另有139名保送生被其他内地名校挖走。这些优秀的学生,如果参加高考,都将是状元的有力争夺者。

  “牛人”中少有状元

    “挺想不通的,居然连清华也要用重奖招揽生源。”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今年刚刚20岁的唐好,似乎对于学校这一举措颇有疑惑。

    毕业于重庆市巴蜀中学的唐好,去年以667分的成绩,得到了清华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而几乎与这纸通知书同时到来的,还有一份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两份名校录取通知书,让一家人着实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左右为难。工程师父亲倾向于女儿去香港大学,而审计师母亲则愿意她到清华大学。那一段时间,地图上的香港和北京,让这一家子的手指戳出了两个窟窿。

    最终选择清华大学的理由,似乎和这个“厚德载物”的百年名校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理由仅仅两条:唐好没有拿到香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每年10万元左右的开销,令这个普通家庭有点吃不消。此外,唐好并不看重香港大学便利的留港和出国工作机会,她想留在国内工作。而众多的清华毕业生,在国内是一笔宝贵的“人脉资源”。

    对于学校的“金元政策”,唐好认为,与其重金招揽状元争夺“优质进口”,不如下苦功培养一般学生实际科研、工作的能力,打造“优质出口”。

    唐好的心目中,中国2000多所高校,构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金字塔,而清华大学正是这座金字塔塔尖的一部分。“百年清华,却要以重金吸引学生报考,这会改变不少人对清华的评价。”高中阶段就曾作为交换生,远赴美国学习一年的唐好,认为一所大学对学生和社会的吸引力,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学生的实际塑造上。

    在清华,能力突出、学习优秀的学生被称之为“牛人”。这些“牛人”,既有在各种国际大赛上揽金夺银的“副业先锋”,也有连续多年保持“学分积”第一,从而获得特等奖学金的“主业头魁”。唐好记忆中能够列举的清华“牛人”,竟然都是那些未参加高考的自主招生学生和保送生。

    “印象中,清华比较出色的学生当中,很少有所谓的状元,至少我没听说过。”在唐好脑海中,状元们尚未进入清华园的公众视野。

  中国高校应具全球视野

    就在内地高校纷纷提高奖学金,欲以“金元攻势”俘获以状元为代表的优质生源时,香港高校却正在悄悄收缩战线,寻求新的突破。

    审视近几年香港高校内地招生轨迹图,可以清晰地看见一条“金元主线”。所有被香港高校招至麾下的状元,无一不是靠着巨额奖学金的推力。

    4年44万—75万港元的奖学金,使得香港高校颇有重负之感。更令港校始料不及的是,连续多年的巨奖政策,已使大陆考生将就读港校与巨额奖学金划上了等号,以至于“非奖不读”。

    香港城市大学内地与海外学生招生总监朱国斌认为,香港12所高校除香港大学有百年历史外,均属后起之秀。巨额奖学金更多是一种广告效应,能为港校内地招生趟开一条路并打出知名度,但是若将奖学金等同于就读港校,则是香港高校难以接受的。

    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在经历了四度强势扩招后,今年首次收缩名额,由去年的270人减为今年的250人,奖学金的人数也仅仅维持在30人。据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主任陈燕玲透露,在该校奖学金发放巅峰期,曾设立了总额为5500万港元的专门奖学金。其中,内地学生名额高达100名,他们4年总计获得50万港元的奖学金。

    今年开始,香港高校开始缩减内地生名额,增加台湾、澳门、东南亚、欧美等非内地生源名额。香港教育界人士认为,此举说明香港高校正在坚定地朝国际化方向迈进,而没有停留在与内地高校的争夺上。

    蔡言厚认为,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靠的仅仅只是巨奖政策是很片面的观点。香港高校特有的地域优势、办学优势、科研实力、世界影响、社会服务能力和奖励政策,共同构成了香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港校迅速成为高考状元的新宠并非偶然。

    “中国其他高校也采取重奖政策,是否也能吸引那么多的高考状元,值得怀疑。”蔡认为,内地高校不应只盯住港校重金争夺状元的表象,而更应该借鉴港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和气魄。

    蔡认为,中国高校最终要面对的,是来自欧美日韩等国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的竞争。因此,中国的高校既要竞争更要合作,竞争是为了激发高校的生存潜力,以获得更大更好发展;合作则是为了更好地为中华民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