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巡礼 >> 个人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熊丙奇:去行政化改革可从教育部直属高校试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3-4 9:16: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被认为是教改深入到“敏感地带”。

  对于怎样“逐步取消”,教改《规划纲要》没有交代,在有关“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中,纲要提到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但内容却回避了“敏感”的取消行政级别问题,而只是一些老生常谈的“改革”,诸如制定、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在笔者看来,真正要推进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是绕不过的一关。温总理2月27日在与网友交流时谈到,“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二是让教育家办学,教育家第一要热爱教育,第二要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其实第二点也与教育去行政化密切相关。要让公众对这一改革充满信心,并让这一改革能顺利“过关”,可以从教育部直属高校改革试点。

  首先,教育部直属高校被认为是行政化问题最严重的领域。我国的30多所副部级高校,大多直属于教育部。这些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不少由部委司局级官员“空降”,这决定他们到大学工作的第一身份,不是教育者,而是官员;副部长级高校一把手在副厅级校领导、一干处级干部面前,说一不二,行政权和学术权都高度向领导集中;表现在学校与学校的竞争中,副部级高校与正厅的公办本科、副厅的高职高专和没有级的民办学校,显然是不同级别的竞争,不但招生中有优势(体现在批次招生和自主招生权上),在就业中也被优待(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也给985高校更高的礼遇)。

  对于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副校长周天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暨南大学的校长行政级别是正厅级,校长、副校长都没有配专车,工资也是绩效工资,其行政级别并没有带来实际的资源,意义不是很大。”周副校长说的或是实情,但这与暨大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有关。对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地方政府举办的高校来说,行政级别不但与学校地位有关,也是与校领导的待遇直接挂钩的。

  作为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可以先从降低副部级高校的级别,回归到正厅级起。其一,降低副部到正厅,只涉及30多所高校,容易推进,每年的两会上,作为委员、代表的直属高校领导,都发言对大学行政化忧心忡忡;其二,预计部委的厅局级干部到高校当领导,兴趣将大大减弱,而高校内部的官僚风气也将随之减弱;其三,符合改革的渐进性原则,动了这30多所高校之后,会为进一步推进所有高校均取消行政级别,扫除思想阻力。

  其次,拿教育部直属高校试点,可以起到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示范作用。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其意图在于建立新型的学校管理体制。只取消行政级别,而不调整政校关系,大学还会被套用行政级别来进行管理(教育界也有高校之所以有行政级别,是为了工作方便之说,而我国中小学早些年曾实行取消行政级别的改革,推行校长职级制,但由于与政府的管理未调整,学校领导还是套用正科或处级)。从政校分开看,教育部其实不宜于直接办大学,根据举办者和办学者的关系,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改革之后,应更名为国立高校,政府是学校的举办者,但却不应该是直接办学者,学校不能再下属于政府部门。在取消直属高校的行政级别,不再向直属高校派干部之后,作为举办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以大学理事会治理结构,参与学校办学战略的决策,监督学校依法办学。

  再次,从教育部的职责看,调整与直属高校的关系,也是改革的使然。一直以来,由于有76所高校直属于教育部,在教育界内,有把教育部称为直属高校的教育部一说。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传递了其他高校对于这种管理模式造成的不公平的不满的信息。

  《规划纲要》提出,“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此言甚是,国家教育部不是少数学校的教育部,不是公办学校的教育部,而是全民教育的教育部,因此,教育部的工作方式,也需在改革中调整。

  教育部把去行政化改革的第一刀挥向直属高校,从改革的推动看,可谓一箭三雕——— 实现了自身的职能转变、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攻克高校行政化的顽疾,无疑会向整个教育界和社会表达排除自身利益阻力、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其所起到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此一来,取消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以及其它学校实际上存在的行政级别,几乎就是水到渠成了。

  当然,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只是大学去行政化、去官化的第一步,要让大学淡化行政色彩,还需在校内推行行政权与学术权分离,真正建立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