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学生家长:素质教育别流于形式
|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2010-1-25 9:22:00 |
|
自1 月 15 日起,本报联合大众网开通“党报热线·直通两会——百姓心里话”专栏,读者可通过互联网、短信、热线等多种方式参与。便捷的沟通方式让公众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连日来,每天都有三四十个提建议的电话,大众网上参与讨论的跟帖更是不断。
学生家长:期盼素质教育别流于形式
济南天桥区徐琳在微博上说,她孩子在上小学,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孩子的课程时间短了,作业布置的也少了,但她的压力却大了:孩子有些跟不上课程,她只能自己抽时间给孩子补课,有时候忙不过来,只能请个家教给孩子补课。
“开展素质教育不应使家长的负担变重,也不应流于形式。”徐琳又说,素质教育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增加音美课程,应该适当增加些实践课和兴趣课,最好能像国外一些学校那样,有野外实践或者给孩子布置个分析报告之类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真正长知识开眼界。徐琳说,现在的寒假和暑假作业都要求孩子上交在社区服务之类的实践报告,其实,孩子最后都是编造后上交的,哪有真的呢?“没有合适的土壤,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提倡素质教育就容易流于形式。”
“高考体制不改,永远不可能真正减负。”来自潍坊的大众网友黑木说,他的侄子在当地读高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门规定高中毕业班周末不能补习,而一些复读学校还是照补不误,结果高考成绩出来后,复读学校的升学率和高分考生大都高于应届考生。“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学业负担看似轻了,但参加高考的学生却要在课外通过参加补习班等方式来弥补,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并没有能力参加补习班。”黑木说。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