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巡礼 >> 个人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资源分配不均致教育不公平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0-1-11 10:08:00
 
 -调查

  □开发区一小显得有点“寒酸”

  记者采访得知,东开发区共有9个村子,原先各个村里都有村办小学。按照布局调整的总体安排,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于2006年对各村办小学进行撤校并点,9所小学合并为现在的四个国办小学。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要属开发区一小,目前共有约1300人,另外三所小学的在校生人数均在400至500人之间。“我们一小约1300名学生中,有600多名是留村和赵村的学生,另外的600多人是片内各小区的孩子和外来务工者的子女。”高新区一小的吴校长说,西至京珠高速公路,东到秦岭大街,南起湘江道,北至307国道,均属该校片内范围。“星辰花园、筑业花园、心海假日等许多小区都在片内。”记者来到开发区一小采访时,看到校舍相对较陈旧,学校大门甚至显得有些“寒酸”,门口处连块标有校名的牌子也没挂。走进校园方能望见远方楼顶上的“高新区一小”几个字。校门外两侧的路面也没有硬化,给学生们上下学之路带来不便。

  □“跟风”上学未必适合自家孩子

  吴校长坦承片内有些学生确实“流往”市区学校了,但“流出去的都是小区的孩子”,“留村、赵村两个村子的很少有到市里上学的”。

  “一个个那么大的小区,开发商应该在小区里建小学,可他们往往并不这么做。加上我们小学的外部环境不太好,房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的,一些挑剔的家长就把孩子送出去了。一些家长工作单位就在市区,于是把孩子安排到市内小学读书。”

  对于本校的办学水平,吴校长相当自信。“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比市里的学校差,甚至在某一方面还要超过市里的学校。比如乒乓球特色教学,成绩一直不错。”吴校长认为,一些家长“跟风”让孩子到市里的学校去,未必适合孩子的发展。

  记者在开发区一小采访时,碰见赵村的刘大妈骑着自行车送孙子上学。“儿子和儿媳妇都上班,,如果把孩子送到市里,我上岁数了,接送也不方便,所以还是就近在这里上吧。”“按规划部门的选址,新校园应该不在这个老地方,至于会选在什么地方,我也说不清楚。”在谈到学校规划时,吴校长如是说。

  □学校“练好内功”才能被家长认可

  近些年,开发区的各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一直在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大西帐村小学在2006年底与小西帐村小学合并为开发区四小,现有学生600多人。四小校长郝淑彩说,近些年,学校的管理模式、办学经验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家长也认可了。“我们到市里的小学考察,和那里的教学质量以及老师的责任心相比,我们各方面条件并不比他们差。”

  去年4月,在管委会教育部门的组织下,“四小”一行人员到北师大的一家教育机构考察了一套学英语游戏软件课程,还把软件开发专家请回学校,很快得到师生和家长认可。“我们先开办的一个班去年9月就开课了,很受欢迎。所以我觉得,学校只有办出特色、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才会被学生家长认可。”郝校长称,“这两年从市区学校‘回流’开发区上学的学生人数增多了。”

  ▲开发区四小校长郝淑彩

  -部门说法

  开发区将改善办学条件促“回流”

  ▲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长姚化昌

  “开发区各小学在2008年时有在校生2300人,到2009年时增加到了2800人。”与郝淑彩的观点相一致,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处长姚化昌用一组数字进一步印证了“学生回流”的现状。“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市里后,发现不适合孩子。同时,每天接送孩子分散了不少精力,所以学生‘回流’人数每年都在逐渐增长。”姚化昌也承认,“到市里上学的学生人数仍然不少,这让我们确实感到紧张。”

  据姚化昌介绍,2007年开发区斥资600万元为辖区市54中新建了操场,去年又利用30万元对该校操场进行改建。2007年,管委会投资30万元对开发区一小陈旧的活动场地进行了改造。2008年又投资18万元对三小操场进行硬化。新建的开发区二小已经投入使用,目前有在校生500余名。

  记者从开发区管委会获悉,去年11月份,按照市里统一安排,裕华区宋营镇、栾城县的郄马镇划归开发区管委会管辖。相应地,两个乡镇各村的小学及一所中学(郄马中学)也划归开发区。

  “这样算起来,整个开发区到目前小学在校生人数有六七千人,而两所中学(54中和郄马中学)有3000多人。”姚化昌表示,交接工作刚刚完成,各项规划正在加紧制定当中。“刚合并过来两个乡镇,教育部门将依据人口分布情况增建新小学,新一小的建设规划也正在制定中。”他说,开发区赵村也将新建一所小学。

  谈及未来,姚化昌表示,他们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自身魅力,把开发区的各项教育事业再向前推进一步。“原先与外界沟通的较少,自身的宣传也不够,这都是我们以后需要好好去做的。”

  -专家观点

  资源分配不均致教育不公平

  省会一位专家指出,目前石家庄市正在全力优化投资环境,打造连接北京、太原等城市的一小时商业圈。作为石家庄市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前沿阵地的石家庄高新区,应高站位推进城市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近几年石家庄市各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但毋庸讳言,在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仍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就算在同一区域,“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悬殊也是众所周知。“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适龄儿童和少年都有机会接受义务教育,但在教育质量上却有很大差距。”教育界专家指出,各级政府如何做到在分配教育资源时“一碗水端平”,“需要从政策层面探索新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