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巡礼 >> 个人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王石川:我国教育创新缺乏的制度性诱因
来源: 燕赵都市报      2009-9-28 9:09:00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称,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发展危机。周满生说,我国教育是基础有余而创新缺乏,中国要完成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必须缔造更宽松的学习氛围,从根本改变代代相传的“功名为本”的学习观和“以考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教育创新缺乏,几成共识,甚至逐渐衍化为一种常识。这一次,周满生再度提出这个判断,并无什么新意,只是让人黯然且诧异的是,为何这么多年了,这一情况没有根本改观,连教育部的专家对此也啧有烦言。

  显然,欲革除创新缺乏的恶名,就需要追问是什么导致中国教育创新缺乏?也需要追问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做到创新不再缺乏?周满生称,中国要完成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必须缔造更宽松的学习氛围,从根本改变代代相传的“功名为本”的学习观和“以考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说这一剂药没有道理,只有最大程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利于创新。但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的学生恰恰是创新缺乏的牺牲品。

  中科大前校长朱清时提出过一个观点,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而高考则是控制应试教育的那根“魔棒”。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之际,一切围着考试转,围着升学率转,你让学生怎么创新?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不背不记熟,就很难在考试中摧营拔寨。事实上,应试教育的确是创新的天敌,著名作家金庸深有体会。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发现,中国学生通常第一学年的成绩非常好,但到第二学年就会差一些,到第三、第四学年就会落后下来。究其原因,与中国学生只会凭记忆力,光知道背书有关。显然,板子不能打在学生身上,应打在应试教育身上。

  除了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在摧残着教育创新。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新闻,在某次青年科学节的开幕式上,领导在主席台上热情洋溢讲话,下面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中国学生头顶着骄阳,排着整齐的队伍,认真倾听;而来自APEC其他国家的学生,却三五成群,一堆一堆聊开了天,有的人甚至已经坐到了地上。一名来自新西兰的学生说:“青年科学节本来就是一次交流的活动,不能不让人说话,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既然演讲很长,就应该给我们坐的地方。”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而后者的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这从后来的表现上可以得到验证。与外国学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相比,中国学生的创新,与几十年前没有太大变化,仍旧建立在科幻小说上,比如在月球上建房子等等,都是老调重弹,没有任何新意。

  此外,教育创新缺乏还与我们缺乏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有关。19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世界教育新思潮》一文中称,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90年过去了,陶行知所批评的这三种教育家似乎不仅没有绝迹,反而越来越多了。显然,有什么样的老师和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到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今天,我们何尝不更需要这样有创新精神和开辟精神的教育家。

  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革新的意识,创新缺乏的病症就难以被革除。中国教育为何创新缺乏,这话应该问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问问主管教育的官员,还应该问问老师和校长。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