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巡礼 >> 个人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大家谈:学习的有效性与有用性
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     2009-12-3 9:04:00
 

    廖宇静  

  近些年,由于大学不包分配之后,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时有抬头。这个观点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知识经济年代,怎样把知识转换为金钱成为了一种重新衡量学习有用性的标准。

  在现代学生调查中,主要集中表现出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是一个痛苦过程;二是学习之后并不能赚到很多钱。对于这两个问题换一个角度思考,集中反映出来的就是学习的有效性和有用性的问题。

  不能有效的实现学习的有效性,是教育过程中的过度重复。知识是需要重复,但过度化重复将导致持久性衰退,让学习行为就变成痛苦感受。根据对学习记忆的研究,一个单词的记忆如果重复7次,基本上能够永久记忆。但7次单词重复记忆不是一天完成的。举例说明,一个单词,如果第一天抄写五~十遍,一般情况基本记住了,但是否真的记住取决于这十遍抄写过程中是否用心,如果手到、心到、脑到,不一定需要十遍就可以完全记住,如果手到心不到,就是抄写一百遍也于事无补。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十遍是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如果每天20个生字,每天的作业也不是很重,学生往往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抄写完成后,半个小时后学生彼此听写检查看记忆的准确度,这是第二遍学习记忆,最差的学生也有50%,好的学生可以达到90%以上。对于不能准确记忆的单词,回家再巩固复习一遍,每个不能准确记忆的单词再抄写一行,10个单词也就是不到一篇的作业,更多的时间让孩子看一些能够读得懂的短小精悍的短文,让学生自己慢慢理解单词在文章中的应用场景,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引导为以后造句和写作做些基本铺垫,这是记忆的第三次。第二天上课听写昨天学习的新单词,听写完成后让彼此学生交叉检查,这样对于学生是再学习过程,培养自身的纠错能力,培养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习过程中准确度的习惯;如果听写能够准确完成90%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优秀,这是记忆的第四次。对于没有完全掌握的10%,要求学生回去后再进行抄写。次日只检查新学习的单词和昨日没有准确掌握的单词。一周以后集中听写一次上周学习的所有单词,如果准确度达到90%以上,就可以认定为优秀,这是记忆的第五次。把没有掌握的单词重新汇成一个新表,进入下一轮学习中。在这一轮学习中制作特殊学习表,自测记忆准确度,一个月以后集中听写一次所有单词,准确度达到80%以上就可以鉴定为优秀,这是记忆的第六次。余下的难点单词又重新进入下月学习计划,完成第七次记忆,一般的单词,完成场景训练达到记忆与使用配套,另一些难点单词是选择记忆自动排除的,如果需要使用,不难掌握,正是由于很少使用,由于个体不自觉的选择记忆,使之被排除。

  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培训,教学以目标制定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半年计划和每个循环周期的调整计划使学生可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把剩余的时间更多的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的快乐。这样慢慢养成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去感受、体会,学后的应用问题,不在多,而在有,有感受才能有体会,有体会才能领悟知识的有用性。

  早期孩子个体学习的有用性在于个体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看到自己认识的字,在大学阶段中让学生花精力去了解所学知识在哪些领域中应用,以及这些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学生由于自身已经具有很强的鉴别能力,更多在于启发和引导。对于小学生,更多方面是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比如,认识花、花蕾、花色、花枝以及一些常见花的名字后,带他们到熟悉社区去直接感受花的世界,再让他们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观花感,重点在交流,说出他们看到的东西,无论是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鼓励表达,这样快乐学习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掌握快乐学习方法,自然很容易带来学习的革命,是学生自己想学习,而不是老师和父母要他们学习,试着让他们去看十万个为什么?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就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为初高中以及长大以后进行了成功的铺垫,未来人生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他们自己自觉完成学习和学习应用转化。孩子和父母也不会为了分数而着急了。

  大学学习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积累系统知识,进行思维训练,建立学科基础框架,开拓眼界,二是技能训练,由于国家实力有限,各个大学的条件不一,技能训练各个大学所能够提供的条件是有限的,更多是在未来工作中充实和发展,或进入研究生阶段完成学习与工作转换。思维训练是无限的,但对个体的影响是终生,技能训练是有限的,但对于工作而言它也是影响终生的。有的学生学成了匠人,技能一流,但创新受到约束,主要是思维没有突破,而有的个体善于联想,但不能脚踏实地干完一件事情,缺乏执行力,有的干完了,但发现不了问题,只是按部就班推磨,工作效率难于提高。事物的发展是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有的是缺一不可,但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个体,他总有机会从这方面或者从那方面突破,也就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我们鼓励个体终生学习,尤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凡是多问为什么,这样就容易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让更多的人有所领悟,大家一起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让社会大众成员生活得更加美好,尽管术业有专攻,但是只要自己用心用脑,就可能比别人了解更多,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在笔者针对大学生超越校园的训练中,我们能够做到让中等生变得优秀,让优秀生更加杰出,只要不停的努力,人在实现自身的五大需求中,首先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满足这最基本需求之后,人们渴望爱和归属感需求以及得到尊重和自尊需求,最后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人群中真正实现自我实现需求,尽管每个个体不能完全实现自我实现,如果降低目标标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实现了部分自我实现需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发生于早期,影响到终生,因此,抓好早期教育,在不同阶段给予因势利导,这样教育成本才有所降低,但是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每个个体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好的导师更多的起到主导作用,在后期,好的个体特质对于自身的发展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培养快乐性格,善于开动脑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的个体其成功的几率更大,这里的成功不是获得了多少钱,而是指自身驾御事物发展方向,能够按预期前行,不被眼前困难所吓倒,能够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具有扭亏为盈的能力。强者不是欺负弱者,强者是不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帮助更多的人,实现集体的整体利益的个体。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以实现个体能够真正掌握生存本领,能够为社会或多或少做出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家庭的人,这样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教育者最担心的就是有的受教育者把自己定位在没有去吃粉的底线,这种教育观是家庭与社会以及学校的失败,这尽管是少数,但这是多数家庭把底线设置过低而造成的社会误区,因此,抓好大学以前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但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后告诉我们,要是他们在中学遇到我们的启发,也许就不会走到极端局面中,但是由于中学忙于升学率,对于有些问题回避不及时解决,到大学,即便知道了问题,但有的也已经悔之晚亦,专业的不喜爱,自身追求与社会需求矛盾,导致部分学生走向极端,严重的自杀,因此,笔者希望大家努力,通过大家努力改变现状中不现实的一面,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和有用,让教育为自身与社会发展服务……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