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大四年级学生,同一宿舍的室友,因为上铺睡觉打呼噜声大,被下铺的同学用手机偷录了下来,并传到了互联网上恶搞。看到的同学都嘲笑上铺的学生。引发了冲突最终发生命案。嫌疑人身材矮小,性格内向,家境贫困,还有助学贷款,时常被欺负。
又一个祖国未来的花朵夭折了,情节是如此的熟识,行凶者都是性格内向常被欺负,不禁让人想起了数年前的马加爵事件。学校给知道内情的人开了会,让他们不要对外人讲。这种悲剧在学校上演,除了让我们感到惊讶和气愤,更多的是应该理性的思考一下,如何在源头上避免这样的悲剧。学校一再的捂着包着怕走漏风声,这样只有弊。只有暴露了问题,才会引起重视,从而想办法解决。
如果分析一下这个事件,和马加爵是极度的相似,就像他的同学所说:“主要是他没什么朋友,要是能有人倾诉一下,估计也不会有这样的惨剧。”这句话不仅仅揭示出了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更是揭示出了学校的教育弊端,最起码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心理辅导室,但形同虚设,学生们多数不知道心理辅导室在哪。
现在的大学贫富分化严重,而更让人不堪言语的是,有些老师对学生也是嫌贫爱富,早把有教无类跑到了九霄云外。导致了很多家庭贫困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加自闭,总感觉低人一等,缺少和同学们的交流,常被当作取笑的对象。该同学已经大四了,也就是说接受大学教育已将近四年,但是惨案一发,立刻就将学校的教育击溃了,起码是心理教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生走进大学的校门,就应该被学校的按照大学之道教而育之,但是真正做到的大学又有几所呢?道路是漫长的,责任是艰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