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
此语一出,立即引来公众的质疑。大家认为这种说法明显不能让人信服: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履任,媒体报道“各界对新部长的5个期盼”之一就是“整治教育乱收费”;两天前,新华社发布消息,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有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负担,有七成家长觉得难以承受……这些都说明教育乱收费仍是基层的一大顽疾,仍在努力解决中,而绝非“已得到解决”。
因此,教育部官员的此语,类似于古代皇帝质问饥民“何不食肉糜”,要驳斥其谬十分容易。事实上,更值得深思的是,如此“雷语”何以会出自部委高官之口?可能原因有很多:一是此乃“失语”,即是用词不准确,词不达意,把话说得太满,这属表达上的失误;一是此乃“失德”,即该官员其实明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乱收费是依然存在甚至还比较严重,但为了表功,故意违背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职业道德,故意发此“雷
语”;一是此乃“失察”,即该官员确实不了解实情,对工作一时失察,因此才作出错误判断;一是此乃“失职”,即平时根本就不注意调查研究,乃至故意“欺上瞒下”,想要“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而漠视现实民生。
其实,“雷语”暴露的不仅是官员个人的疏失,从更深层次来讲,它还暴露了当前整个教育乱收费治理思路和策略上的“疏失”。一方面是教育部高官“感觉良好”,公然宣布“教育乱收费现象已解决”,一方面是现实生活中公众对教育乱收费现象依然痛心疾首。来自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网站的一份广州市政府纠风办2009年10月发布的材料中云:“教育乱收费呈现出‘野火烧不尽’的态势,有的地方甚至有‘燎原’之势。”这本身就说明现有的教育乱收费治理思路、对策等确有值得反思之处。
这份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由此看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最大的疏失,还是在于“强化责任追究”,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失去了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