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名师成长”论坛探索名师成长规律
“学生被异化成‘考生’后,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昨日,全国首届基础教育家、清华大学附中赵谦翔研究员在重庆市“名师成长”论坛上感叹,他呼吁老师们要敬业、创业、乐业,摒弃灰色课堂。
我市300多名中小学校长、教师聆听了讲座,并围绕“探索名师成长规律,着力培养渝派名师”进行了研讨。
学生不能等同“考生”
“为了让学生能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许多老师奉行‘为考是图、为分是图、为升学是图’的教学模式。老师被异化成了教书的机器,而学生却被异化为考生。”赵谦翔认为,在应试教育中,老师们常犯“死教书”“满堂灌”“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把自己变成“教书匠”,让学生成为“解题机”。
“学生和‘考生’,一字之差,却天渊之别!”赵谦翔说,学生的高分和高升学率不是老师真正的成功,“好的老师是既要学生能拿高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对于高三一线的老师,题海战术是难免的,赵谦翔表示好的老师应该学会另辟蹊径,对题海热进行冷处理。
训练学生写“绿色”作文
赵谦翔是全国知名的“应试教育的急先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很注重学生的作文水平。赵谦翔把应试教育下以假话、大话、套话、空话构成的作文称之为“灰色作文”,同时也指出“绿色作文”是“完善人生的健身器”。
赵谦翔认为:作为一次完美的绿色作文训练,务必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激活悟性,使学生“心动”;指导写作,使学生“笔动”;引导落实,使学生“行动”。
赵谦翔说,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读和写,如果高考结束后,学生还在自觉地读和写,那么就实现了语文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昨日,重庆市名师成长论坛在人民小学举行,赵谦翔正在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