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天津市优质公平教育普惠50万小学生
|
来源:天津日报 2008-11-20 9:58:00 |
|
随着天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津城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其中小学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本市共有小学1000余所,在校小学生50余万人。随着近年来本市小学教育软、硬件投入不断加大,小学教育资源日趋合理,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小学校际差距逐步缩小,本市小学生和家长真正体会到了优质公平教育带来的实惠。
本市一直致力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均衡发展。近年来,本市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第一轮学校布局调整重点在农村,投资25亿元,其中新建300余所乡镇中心小学。第二轮学校布局调整重点在市区,目标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投资近8亿元,其中新改扩建小学120所。第三轮学校布局调整再次把重点放在了农村,一方面撤并村办小学,新建中心小学,另一方面按照课改需要,推进装备升级,三年共投资近10亿元,建成420所中心小学,并按统一标准配送了理科教学、电化教育、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装备。经过三轮的资源整合、设备升级,全市小学基本形成学校布局合理、办学条件合格的良好格局。另外,本市加强小学信息技术建设。目前,天津教育科研宽带网已铺设到全市每个区县,总长度达到600余公里,所有小学都装备了符合标准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并且实现了“校校通”,生机比达到15:1,通过校园网实现了校内和校际资源共享。
加紧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前年,市政府决定改制小学全部停止招生,一律免费就近入学,逐步退回公办学校。两年来,全市改制小学已回归公办,意味着优质资源的回归,受到群众拥护,一年一度的小学招生也不再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和难点。今年,本市又制定了《2008—2012年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五年内本市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改造校舍场地,建设数字校园,完善生活设施,提升装备水平,增加图书报刊,重视装备的使用效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科学管理,使小学教育实现较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校际加强合作,促进教育公平。2006年,本市提出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校际合作创新模式。去年又专门出台了小学均衡发展合作学区的有关政策。目前,中心市区已根据学校布局,组成若干学区。具有先发优势的学校作为中心校,负责牵头周边学校联合活动,统一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课题合作和工作交流、学科检测和质量分析。此外,学区内各校的场馆、设施、网络、图书等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相互开放,形成共用共享机制。同时,学区内合作校间还试行了干部跨校挂职、教师跨校任教等多种方式的人员交流。
为了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本市建立了城乡互助机制。目前,中心市区已有近百所小学和农村学校建立了互助关系。双方学校共同组织教师的专题讲座、论坛研讨、教学观摩;共同组织学生的参观访问、社会实践、文体演出;组织干部到对方挂职锻炼、学习考察、交流工作。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