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吉州区文明办荣膺全省六家,全市仅一家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并受到表彰。这是吉州区以人为本,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的又一喜人成绩。
该区紧贴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特点,注重实效,推动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促动,凝聚工作合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声有色。该区从孩子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入手开展教育,让孩子在有兴趣、多参与、不间断中逐步提高素质。针对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对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不断开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加大信息化教育建设。目前全区90%以上的学校开通了互联网,有8所学校进入省级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行列,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教育竞赛,共获国家级奖22个、省级奖202个,连续四年获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一等奖。
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该区还根据形势,上下联动,先后开展了“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读书竞赛、“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廉政文化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普及法律安全、文明礼仪等知识,营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良好风尚。探索“学校放假、社区开学”青少年教育新模式,把课堂搬进社区,开展青少年科技、卫生、法律、文化“四进社区”活动300多场(次)。
为营造广大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该区注重创新,开阔思路,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事关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大事进行研究、规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在城区合力实施青少年文化“四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文化广场、一个体育场、一个文化馆、一个文化生态公园,以及“大家乐舞台”、吉安激情广场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工程,进一步拓展教育平台。区里先后组织承办了第八届江西少儿艺术节、全省少儿讲故事比赛、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金色童年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演出节目200多个,大大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点。该区通过在全区各中小学普遍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实行留守儿童“1+1”帮扶、谈心、走访、考评等工作制度,以特殊的感情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妥善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受到良好教育、得到健康成长,工作受到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好评。“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的长塘镇中心小学通过聘请心理专家为留守学生进行了专门辅导,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相应的青少年心理辅导、网络安全教育等知识,各家长学校专门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目前,全区有10所家长学校进入全省示范家长学校行列,阳明路小学还被评为“江西省社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