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民间充裕资金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就我一所学校,7年来让政府至少少花了5000万元。”国庆节期间,民办五寨实验学校董事长徐海明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该校创办7年来,教育基础设施投入3000万元;培养了4000多名中小学毕业生,按当地平均培养成本计算,不仅为财政分担了约2000万元教育经费,还创造了290多个教职工就业岗位。这是五寨积极探索全社会办教育路子,利用民间资金补充财政对教育投入,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红红火火的一个事例。
近几年,五寨县经济发展迅速。一方面,五寨民间资金充裕,全县人均储蓄存款1.3万元,富裕起来的五寨人迫切要求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薄弱,迫使政府下决心依靠民间资金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由此,五寨县积极推进民办教育改革试验,逐步形成了市场需求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民间办学特色。据五寨县科教局局长郭秉政介绍,五寨现有民办学校6所,在校生8400人,占全县在校生总数的35%。现在,基础教育民办学校一年为政府分担了近1/5的财政负担。
为进一步推动民办教育发展,五寨提出四条“新政”: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依照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县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奖励各类重点示范民办学校及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事业单位性质为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教师实行人事代理,让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有计划地委派公办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不转人事关系,任职期满再返回公办学校工作。
目前,五寨县民办教育的资金来源有集资、捐资和投资3条渠道,主要还是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多种投资形式来办学。截至今年10月初,五寨民办教育仅基础设施投入就有1亿多元。全县非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民间办学已成为五寨继房地产后的第二大投资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