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求职者莫被 “更难就业年”论调所误导
来源:大江晚报     2014-4-8 9:03:00
 

    随着高校毕业季临近,“就业难”这一话题又开始频频见诸报端。从以前的“最难就业年”到如今的“更难就业季”,毕业生数量几乎被拔高成为判断就业形势的“最高准绳”,而这对求职者带来的误导不容忽视。

    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727万,相比2013年增加28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过多关注毕业生人数增量,并由此引出“今年更比去年难”的结论,似乎有些不妥。

    就业难与不难,向来不具绝对性,一边是大量毕业生集中在大中城市,争抢数量有限的就业岗位,一边是基层单位和民营企业对人才望眼欲穿。即便师出同门,文科生与理科生,男生与女生的就业状况也常有云泥之别。以“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为表征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客观存在。

    抛开就业市场存在的具体问题,一味强调“最难”“更难”,只会给求职者带来焦虑感和挫败感,甚至误导部分就业群体的求职心态,造成“饥不择食”式盲目求职,于求职者的整个职业生涯有害无益。

    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难以有效适应市场需求,一直为舆论所诟病,我们的高等教育如何向就业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毕业生也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要改善已近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化解就业难题,尚需整个社会群策群力。

    做好就业工作,高校要加快根据市场需要改革教学模式,适时更新课程设置,政府部门也要努力终结性别、户籍等各类就业歧视,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作为即将迈向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是对就业形势有一个理性认识。无论何时何地,找到一个完全适合自己专长的工作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求职前,尽可能地为自己制定出明确的职业规划,明确自身需求,多了解相应的招聘信息,都会提高求职成功率。

    总之,无论“最难”,还是“更难”,都带有某种误导成分,求职者切莫过分当真,只要苦练内功,做到胸中有物,有的放矢,何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