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以上的大学生难以实现初次就业。”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任王玉君表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学生,300万这一数字已经让2013年的应届毕业生们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怪圈中,而如何实现再就业“突围”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面对如此“令人窘迫”的就业现状,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开发处方伟处长指出,看似“最难的就业季”,实际就业状况和往年相比,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不少转型升级的行业俨然成为一片就业的蓝海。而除了“行业蓝海”,方伟也建议,应届生多关注“地域蓝海”和“企业蓝海”。
对求职“蓝海”这一说法,前程无忧就业指导专家表示赞同。专家指出,一些中西部城市,如西安、武汉、成都、昆明等,其城市建设、公用设施、生态环境等都比较完善,而且从地域上来看,中西部人才缺口较大。“很多外资企业和大型公司也在这些城市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对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大学生到这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当然,要应聘这些企业,毕业生最好具有比较高的商务英语能力,例如托业850分、新托福85分等。”
“企业蓝海”对于人才的吸纳得到了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的证实,张凤有表示,从今年的就业签约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求职道路上更加务实,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前景成为吸引大学生的主要因素。与毕业生的务实相对应,蓬勃前进的民营企业也对人才求贤若渴。
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普遍都已走出国门,将国际市场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市场,所以他们对既懂专业又精通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比较青睐。“别看薪金高,但想进去还真不容易。”一位知名猎头坦言,“没有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还真别想。”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从2007年开始,华为在全国大部分业务体系陆续采用TOEIC托业考试作为对员工英语交流能力的考核标准。
此外,今年的人才市场上,一些基础行业和高新行业正在成为吸纳人才的新的增长点,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正在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等,“行业蓝海”已初步显露。“这些朝阳产业对人才的渴求度高,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例如节能环保将会是未来的大热门,大学生们不妨一试。”方伟告诉记者。
对此,就业指导专家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勤学苦练,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能力,积极备战“红海”竞争的同时,做好华丽转身“蓝海”的准备,切忌抱有幻想、眼高手低,合理规划在校时间,才能打好就业求职这场“持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