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础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来源:     2020-12-14 13:28:00
 

从马背教学到帐篷学校,从沱沱河畔到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历经六十二年的艰辛,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下从无到有,感谢党感谢祖国。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科学实验室。本报记者 赵静 摄

教育,是老百姓最热衷的话题,上好学,是他们最美好的期盼。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只有让贫困家庭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充满理想,才能达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

面对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的现状,我省高度重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瞄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目标,资助全覆盖,全面改薄,支教下乡,技能培训……不拘一格的扶贫形式,感动心灵的扶贫成果,不断涌现的成效亮点,用教育脱贫铺就贫困学子成才之路,充分彰显着青海教育扶贫工作的生动画卷,也着实让老百姓感受着温暖与幸福。

省教育厅副厅长董林说,全省教育扶贫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持续加大攻坚力度,全面开展教育脱贫攻坚“清零”行动,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和“补针点睛”,不断巩固提升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2019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42个县(市、区、行委)各项教育发展指标达到脱贫要求。

资助全覆盖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青海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欠发达地区所有特点和困难于一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为了解决牧区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上学费用难题,我省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地域全覆盖、阶段相衔接的教育资助体系。

受地理环境、办学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和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一些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和农牧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学辍学现象。

“娃儿上学了,家里的牛谁放?”“家里有病人,谁来照顾?”“离家太远了,见不到不放心。”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王捷说,这些是做控辍保学工作时经常碰到的问题。

摸底数、找症结、挖根源,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互联网+”管理……3万多名干部逐人逐户做工作,磨破嘴、跑断腿,上门讲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误,这是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兜住的底线。”董林说,当前控辍保学工作实行“政府线”“教育线”双线责任制,除了学校校长外,很多镇长、县长坚守一线,涌现出不少“教育镇长”“教育县长”。

这是一场有温度的控辍保学战。为让失辍学孩子“留得住”,各地各部门加大经费投入,腾出校舍宿舍,为每一名劝返复学学生配齐教材桌椅,深入做好入学安置、心理辅导、真情关爱、教学管理等工作。省财政为劝返学生下达各类补助经费7亿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以及贫困家庭子女15年教育资助等政策。青海省对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学生做到了应劝尽劝、应返尽返、应入尽入,应助尽助,实现了动态清零。

“全面改薄”

让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院子,土房子,里面坐着土孩子。以前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第二民族小学全部都是土坯房。劣质墨汁涂刷而成的木制黑板,粉笔书写后,没多久又要再次刷黑才能用。”说起学校以前的样子,2001年进校的加羊措老师满是感慨,以前牧区教育条件不好,上学的观念还没有根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很多孩子要么跟着长辈去牧羊,要么在家里玩耍。

岁月如梭,综合实验楼、室内体育场、塑胶跑道……一个个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人们印象中的那个二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校长王治民介绍,近年来,学校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持续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先进教学仪器引进来了,各类图书资料充实了,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在焕然一新的学校出现在大家视野的同时,学校的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和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我省“全面改薄”项目圆满收官。5年来,我省累计落实资金75.18亿元,下达实施土建项目1858个,建设校舍面积183.57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340.41万平方米及校园配套附属设施,配备教学仪器和信息化设备等。使全省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设施齐全的宿舍楼、宽敞明亮的食堂、平整宽阔的运动场使农牧区学校成了山区的亮点和风景,为美丽乡村增添了色彩。所有中小学均达到了我省基本办学标准,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支教下乡

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虽然支教工作结束了,但我的心始终牵挂着青南和那里的孩子们。回到原岗位,孩子们时常会出现在我眼前,支教已经成为人生中的重要部分,我也在支教中成长了很多。”说这话的是西宁市湟川中学历史老师段浩。

在玉树的每一天,段浩都被大量的工作包围着,但他每天还是会写工作笔记,不仅是给自己留个记忆,也是希望能够给以后的老师们留点资料。

每年从省内东部地区抽调500名优秀教师赴农牧区支教,这是我省教育精准扶贫计划中的一项,这一举措让支教老师们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带到农牧区学校,并关爱农牧区学生,使他们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

同时,我省加大国培、省培工作力度,实施《青海省教师三年培训规划》,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启动昆仑领航计划、骨干成长计划和能力提升计划,推进教师培训“百千万”工程,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着力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水平。

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青海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努力建设一支面向贫困地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2016年起,全面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全省2.1万名乡村教师受益。

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特殊职称评审政策,实现即评即聘,有效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调整特岗教师政策,实现当年招聘、当年纳编,解决教师流失现象突出的问题。

技能培训

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

在众多的贫困人口中,“两后生”目前成了备受关注的人群。因为贫困,许多人在中学阶段毕业后,未能继续接受教育,一没有技能支持,二没有学历资本,这类富余劳动力不仅不能创收,更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省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扶贫,努力做到培养一个学生、学成一门技能、脱贫一个家庭。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新合村的吴香忠几个月前还在为上学的事烦恼: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让她远方求学。去年8月,通过教育精准扶贫中“两后生”政策,在学校和各方努力下,吴香忠成为离家不太远的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2018级高铁服务班的学生,每年还可以享受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9000元补助。吴香忠说:“初中毕业以后没考上高中,但我还是向往校园生活,能在这里学到一些技能。希望今后可以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能够好好地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同时,我省实施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统筹协调24所国家示范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选择就业较好的107个专业,在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中进行招生。此外,我省做好精准服务,面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牧民、退役军人、残疾人、转岗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专项技能培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见成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扶贫自然也是持久战。我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聚焦教育脱贫攻坚“两确保两不愁”目标任务,以确保贫困学生不失学为核心,凝聚教育扶贫强大正能量,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确保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作者:赵静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