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开这个话题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国外著名的实验。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执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
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
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
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
这时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本并不优秀的学生成绩却可以在整个学区名列前茅。不管是站在学校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必然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对大家而言是一种多方受益的结果。然而有时往往欲速而不达,有些老师用错了教育的方式,常以各种方式“鞭策”孩子,而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循循善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华容教育分析:事实上不仅老师,就连大多数父母也是很少鼓励孩子的,甚至几乎从不去赞美孩子。对于孩子表现良好的事情视而不见,而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就立刻跳出来了,告诉孩子这个是不对的,那个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不会耐心的给孩子解释,这么做为什么不对,会有什么后果和影响?或者要怎样改进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这样的表现在家长会中更常见,家长们在跟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一开口就问的问题无非是: “为什么我家孩子成绩总上不去?” “我家孩子有没有给老师惹麻烦?”“我家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吗?”等等,诸如此类问题。
为什么不能换个方式关心孩子呢,也许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家长可以询问老师自己孩子哪个科目最有优势?除了文化课孩子哪方面的特长比较明显?那么会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老师在哪些方面夸奖了他,并且家长也认为孩子在这些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方式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多方肯定,来自老师的认同和父母的鼓励,他会在这个氛围中收获很多正能量,继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越多的鼓励他就会越有动力去做好一件事,而且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所以多多鼓励孩子,慢慢自会见到成绩提升。
华容教育表示,在一些大人都很难做的很好的事情上家长不必太苛刻,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家长是孩子,会做的比他们更优秀吗?所以我们不要把压力和思想转移到孩子身上,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样双赢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