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础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入选2017年十大教育关键词
来源:     2017-3-2 18:03:00
 

人民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郝孟佳)长江教育研究院日前授权人民网独家首发“2017年度十大教育关键词”,包括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校园安全(学校安全)、核心素养、研学旅行、推进双一流建设、产教融合。

教育“十三五”规划

定义:是指国家制定的“十三五”期间指导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性文件。

形成: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6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统领下制订的关于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6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教育“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

解析:2017年是实施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对于《教育“十三五”规划》的解读以及围绕《教育“十三五”规划》如何抓落实,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热点。“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必须始终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改革和法治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教育治理现代化

定义:是指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下,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实现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并建立完整的教育治理结构。

形成:“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解析: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教育治理现代化问题必将引起重视。推进“教育治理”,关键是构建新型的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再用行政思维对待学校、管理校长,真正把办学的权力还给学校让学校依法承担起应该担负的责任。因此,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是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先手棋。

教育放管服改革

定义:是指深化教育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

形成: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2014年6月,教育部针对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以下称“三评”)和检查出台相关意见,制订了“三评”目录清单。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陈宝生部长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解析:2017年教育放管服改革将持续深化,各项文件将逐步落地生根,从字面落到地面。教育放管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

定义:是指明确非营利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划分标准,明晰民办学校的法人属性,以及国家对两类学校的扶持措施,并对现有民办学校作出更加合理的过渡安排。

形成: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确立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两种法人类型。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中央编办、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重点解决两类学校“到哪里登记”、“如何登记”等问题;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商总局联合印发了《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重点解决营利性民办学校“能办什么学”、“如何办学”、“如何办好学”等问题。

解析: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从法律层面破解了多年来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法人属性、产权归属、扶持政策等瓶颈问题,在法律层面充分体现了完善民办教育治理体系,对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要引导进一步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全面清理针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政策,另一方面也要监督和规范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定义:是指为解决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城乡教育问题,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形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5月2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实施。

解析:一些地方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深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完成教育脱贫任务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城乡教育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必须城乡统筹,一体解决。

校园安全(学校安全)

定义:是指因社会安全和自然灾害类事故,如非法入侵校园、洪水、溺水、交通安全、校园欺凌和暴力等偶然突发的因素,导致的对师生的伤害事件。

形成:“校园安全”,对媒体来说,一般称“校园安全事故”或者“校园安全问题”,对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一般称“学校安全工作”,它是个永恒的话题。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溺水身亡、交通事故等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发生。每到新学期学生返校,如何确保师生安全就成了学校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多起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引发社会普遍关注;2016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更是引起民众校园安全的热切关注。2月17日,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要从溺水、交通、欺凌等三个对学生造成伤害的重点领域加强治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

解析: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到家庭,从机构到个人,大家都非常关心重视校园安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校园安全工作,才能让孩子们远离各种危险。学校安全无小事,社会很关心,家长很担心,学校要用心,老师要上心,才能让大家都安心。

核心素养

定义:是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形成: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引领,构建起全面发展的人。

解析: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已经完成,但是如何将“核心素养体系”落小落实落细到学校教育中,如何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向,将成为关注的焦点。只有明白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研学旅行

定义: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形成:2012年以来,国家先后选取了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重庆、新疆等8个省(区、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并确定天津滨海新区、湖北省武汉市等12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解析: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诸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道德养成等多个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青少年成长的过程离不开体验性和群体性,在因为安全“高压线”导致很多学校不敢组织春游、秋游、远足等活动的今天,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如何落实好这一政策,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治理智慧是一个考验。

推进双一流建设

定义:是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形成: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总体方案》,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支持举措和组织实施等做出了战略部署。2017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提出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

解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认为,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第三方评估等开展遴选认定工作。2017年,组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以及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将成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工作。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