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从美国名校舞弊看中国高考改革,自主招生错了吗?
来源:     2019-5-5 9:45:00
 

650万美元贿赂震惊全美

震惊全美的知名高校招生舞弊案又有了新故事,很不幸,故事添加了“中国元素”——

 

据《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在本案牵扯到的众多“富翁”家庭中,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家庭,向案件背后的“操盘手”威廉·辛格(William Singer)支付了高达6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374万元)的贿赂。辛格本人对此供认不讳。然而,这个支付了650万美元的家庭的身份仍然未对外公布。

 

此外,另外一名名叫Sherry Guo的中国女学生则花了1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8万元),最后成功被耶鲁大学录取。她的律师证实称,Sherry Guo今年21岁,她初中毕业后就从中国搬到了南加州,并在南加州念完了高中。

 

美国检方上个月曾宣布,他们逮捕了数十名富有的美国家长,称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一流大学,曾向威廉·辛格支付了巨额的款项。此前,人们的聚集点落在两个好莱坞明星上。而现在,“神秘中国家庭”支付的650万美元贿款是目前所有被曝出金额中最高的一笔。本案中有几个中国家庭备受美国社会的关注,因为他们支付的贿款远远超过其他涉案家庭。

10%中国留学生申请材料造假

这一事件再次让人们联想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留学生身上的一系列造假风波。

英国指责中国留学生英语成绩造假,当年,8000名中国留学生面临退学;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查出中国留学生背景材料作假,拒绝留学生的签证;

加拿大发现上千中国留学生论文有作假、枪手代写现象,勒令其退学。

而在中国留学生最大市场的美国,很多无良中介机构为了给学生拿到更好的offer不惜走上造假的道路,于是,美国的一些大学发现,前来报到的学生长得和申请材料中的照片都不一样。而申请材料上一些表现非常优异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英文词汇都看不懂。在经过调查之后,发现了更多的资料造假问题。不少美国高校的招生委员会感到头疼:大概有十分之一的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材料都存在造假问题。因为,中国留学生有着千篇一律的文书和动过手脚的成绩单。就此次名校舞弊案中的情节来看,一个艺术生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足球运动员。

 

在关注这起美国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的同时,笔者又看了另一则消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与去年相比,招生政策明显趋严,称为自主招生“史上最严”。招人计划人数蓦减,报名者也下降了一半。有意思的是,如清华大学对自主招生报名条件进行了较大改动,不再使用“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这样模糊的表述,而是明确提出了报名的“最低门槛”;北京大学则删去了有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类竞赛全国决赛、国际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者这一条件。更为人关注的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在自主招生中增加了体育科目测试,有的高校对体测未达标的学生“一票否决”。

两件事,都涉及了一个话题:自主招生。一流名校选拔一流人才,究竟是要设一条分数线、或“最低门槛”好,还是不拘一格、各具特色好?看罢美国这起名校舞弊案,人们要说,即便是拥有高度诚信体系的国度,所谓的自主招生还是有缺陷,有缺陷就是不公平。

自主招生错了吗

我国的自主招生始于2003年,当初就是为了打破“分数论英雄”、“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曾经,自主招生越办越火,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所谓“专业化”的中介培训机构过度参与、家长考生的盲目报考、无休无止的各类考试浪费资源以及招生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对此,有人说,如今,教育主管部门要为自主招生踩刹车;也有人说,教育部门要避免自主招生中“暗箱操作”,让自主招生更完美;更有人说,自主招生根本不符合中国国情,不如退回从前,一考定终身。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采用自主招生是一种坚持多年的普遍现象,而高校招生中出现舞弊事件也并非美国的这起个案。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司法介入,至于自主招生制度本身、招生模式是否公平,则很少有人讨论。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选才方案都未必是尽善尽美的,也许都会有漏洞,都会有不公平。人们接受的是主流,是整体,不能以个案否定整体的价值体系。

 

反观我国,近年来凡涉及自主招生丑闻时,便有各方人士站出来抨击一番高考制度的改革,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可以说是挺着风暴前行。今年,有人评价是完善自主招生制度,是为自主招生制度“打补丁”“补漏洞”,于是,有了这个“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方案。然而,既有“最低门槛”,又有“一票否决”,这样的方案是否有违“不拘一格”的初衷,值得思考。

留学只为“留凭”,改变用人体系

中国民国时期,大学也是普遍采用自主招生,于是,便有这几个故事:

吴晗文史、英文满分,数学零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臧克家在山东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考了零分,作文也仅写了三句诗,谁知,就凭三句诗为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看中,破格录取;

朱自清数学考了零分,仍被北京大学录取。

可以想象,如果当年名校也像今天都设置了“门槛”,也许,我们会错失这些名家的风范。

发生在中国留学生及自主招生考生中的造假行为,其根源是什么,值得深究。

教育专家熊丙奇曾经评述

对出国留学造假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和学生本人,其实十分清楚自己的“留学”其实不是“留学”而是“留凭”——能否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拿到一张文凭。而且这张“洋文凭”,在国内十分管用。正是看重这一点,一些不法留学中介与国外教育机构,发现其中的商机,做起了“留凭”生意。

熊丙奇进一步评价

多年来,我们一直呼吁,从重视人才的真实能力与素质出发,要改变学历用人标准,建立新的人才评价与管理体系,可是,学历仍旧是“人才”最重要的“身份证”,是十分关键的职业“敲门砖”,不管你是否有真才实学,首先必须有学历、有证书,才可能谈得上是“人才”。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用简单的学历标准和证书要求,替代对人本身的考察,甚至还对学历进行分层……如此等等,学历成为笼罩在人才身上的“光环”。

只有分数,不会产生科学家

显然,我们的教育需要培育有才可用之人,而非文凭之人。当教育产生功利之戾气时,势必偏离其本身。其实,“分数论”、“绝对公平论”、“一考定终身”等种种观点,皆源于功利二字,如果人人仅是图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而非兴趣、特长所为,那么,这种环境下的学生,本身必然会有缺失。

在美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因为学业问题,被迫离校。有报道分析指出,逻辑性差、缺乏批判性思维是中国留学生的普遍软肋。国内学生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老师教的是让学生如何“听话”,因为只有那些听话的学生才能考取高分。而分数是国内学生的命根,直接关系着未来的前程。而在美国的大学,教授们更关注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那些通过百度、谷歌搜索出来的答案。国内的学生喜欢背答案,但这些却是做科研要不得的。

因噎废食,是古人留下的深刻道理。十多年前,我们认识到科技的差距,也认识到教育的短板,开始向死板的高考制度“宣战”,力图打破分数对教育的掌控、对学生的束缚。我们认识到只有分数,不会产生科学家,于是,一直在自主招生的道路上摸索。任何一种改革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自主招生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更多优秀人才,难道因为有违法、有舞弊,便能否定其意义吗?不能。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改革没有错,我们必须坚持。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