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招生战开火 民校抛就业诱饵
来源: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2006-4-29 10:29:00
 
    高考在即,留意各媒体版面,关于高校招生的新闻和广告明显占据重头篇幅。为了抢夺优质生源,不少高校开出高价“状元奖金”,广东省个别公立学校个人奖金金额已达10万元;而民办高校则一方面加大了招生广告投入,另一方面大打就业牌,亮出了解决毕业生工作的杀手锏。

  高教面对就业双向难题

  高考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近年凸显,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已成社会突出问题。有数据显示,2005年应届毕业的338万普通高校学生中,在毕业时的签约率仅为33%,即使到了2005年末,仍有近1/4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沿海城市企业出现“招工难”呼声,其中技术型熟练工人短缺尤为突出。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就业处处长陈斯毅介绍,广东省现有外来工约1700万人,其中熟练工650万左右,占38%;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熟练工在工人中的比例达到80%。劳动部门预计今年广东企业的熟练工缺口将达到100万人。

  对于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抱怨招不到人的现象,陈斯毅分析,目前我国的教育结构中,对中高等职业教育重视不够,而大专院校普遍偏重理论教育,对实际技术操作训练欠缺,这使得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轨,造成了就业的两难局面。

  民校灵活办学促就业

  相对而言,民办高校在办学思路上灵活变通,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就业渠道建设等方面均充分从市场角度考虑,因而在就业上表现出明显优势。“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条巨大条幅悬挂在广东白云学院的实验实训大楼上,从楼顶垂至地面,一进校门便能看见。该院副院长何小群介绍,白云学院的每个专业各自分别有至少8个就业与实习校外基地,学生在毕业前半年到一年的实习中,主要以锻炼实践能力为主;同时也让企业在工作中充分考察学生水平,减少招工风险。全校还拥有一个200多人的校外委员会,均为各专业所在行业的企业老总和专家,为学院提供日常培养目标制订和课程改革意见,并在自己的企业中容纳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对于生源相对低端的民办高校来说,高就业率已成为吸引考生的最大砝码。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一份“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率排行榜”称,北京吉利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100%,排名并列第一,北京城市学院列第三,其他各学校就业率也都在95%以上。

  除了办学思路与市场接轨优势,民办高校学生的心态也较贴近现实。2004年广东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公办高校毕业生由于薪金期望值相对较高而与单位失之交臂;而由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薪金期望值普遍与市场定位和用人单位实际给出的水平比较吻合,因此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

  民办高校夹缝求生

  虽然为企业输送了众多的技术人才,在高等教育中作用日渐提高,但民办高校生存环境仍显严峻。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与公办学校拥有同等待遇,但在实际操作中,民办学校在政策、贷款、征地、招生、教师学生待遇等方面的“非国民待遇”仍时时成为羁绊。

  一位民办高校负责人告诉记者,理论上民办学校学生应该与公立高校拥有同等待遇,但从今年起,国家奖学金只向公立学校颁发,虽然只是数目不多的奖金,但却折射出对民办学校学生的不公。

  民办学校资产归属也一直是个模糊概念,由于被归为公益事业范畴,民办学校资产并不完全属于投资者,也就是说,一旦退出经营,投资者只能取回最初投资额,学校资产将由当地教育部门接管。但另一方面,在税务部门眼里,民办学校在征税时又被视为营利性经营企业。

  近期,《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进入征求意见三稿阶段,在日前举行的行业研讨会上,该《办法》遭到一众民办学校经营者广泛抨击。

  其中争议最为激烈的是第28条规定的“民办学校每年应当以不低于当年收取的学费总额2%的比例提取风险保证金,用于学校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学校终止后的善后处理。风险保证金余额达到民办学校当年学费收入的50%,可以不再提取。”某大型民办高校副院长对此提出质疑:假如学校收到1亿元学费,那就要上交5000万元,如果用于处理意外变故也就罢了,但如果企业一直运作良好,那就等于被平白冻结5000万元,这对经营有何益处?

  另外还有第38条规定的“对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回报的民办学校,建校用地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划拨优惠政策。对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价格应不高于土地开发平均成本出让。虽然民办学校具有公益性质,但在市场上生存,投资怎能不求回报?一边说扶持鼓励民办教育,一边却以这样的严苛标准去要求经营者,民办学校不是在夹缝里求生存是什么呢?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近300万的考生中,有40%进入了高职和民办大学。这显示以民办力量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日渐得到学生和社会认可,但与之相应的配套发展环境却远未形成。要与公立高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民办高校还需耐心等待。

■相关链接  
  • 过来人谈高考志愿填报:选学校永远是第一位
  • 美女考研,415分的酸甜苦辣
  • 迎战2007考研 七点你不可不知的准备
  • 考研前要清楚的事情:别指望涨工资
  • 考研不是选择 寂寞和孤独需要面对
  • 考研至关全局:明确的目标、坚韧的毅力
  • 决定考研成败15个关键问题
  • 北京国际教育考试论坛组织机构名单
  • 武汉女子高中恢复男女混合招生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