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专家:真正的教育不以升学率等功利性目标为宗旨
来源:     2019-11-11 12:55:00
 

“真正的教育一定不是以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和考试成绩等功利性目标为宗旨,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培养有活力、有追求、有情怀的人。”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主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9日在北京表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以功利性目标为宗旨

11月9日,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19年年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70年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等,近5000人参加论坛。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态势如何,未来教育改革创新的路径在哪?论坛上,围绕这一问题,不少专家学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场以基础教育为讨论重心的论坛上,与会专家首先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程度。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表示,基础教育是目前在读规模最大的教育,是学龄最长,与每个家庭,每个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基础教育具有奠基性的作用,被看作是现代国民教育体制的基石。

“基础教育办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的好不好,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是否满意,直接关系到对整个教育的满意度。”陈如平说。

而对于中国社会应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作为论坛主席,彭凯平最关注的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他提到,培养能够为他人服务的人,能够改变社会的人,能够成就人类性格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彭凯平说,真正的教育一定不是以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和考试成绩等功利性目标为宗旨。

基础教育该如何培养孩子?

——校长与教师的定位,教材与课程的改革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被视作“新时代中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对此,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解读称,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要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他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中央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公平,加强德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而对于基础教育改革,学校校长和教师如何重新定位,专家学者也提出各自的看法。

“校长是对老师最关心也最为了解的人,校长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还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是校长的根本任务。”王文湛说。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认为,如今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备“自我领导力”、“群体领导力”、“创新领导力”以及“社会领导力”,这样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经得起实践和岁月的检验,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

有专家也强调了教材与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陈如平表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当下学校课程建设缺乏价值引领、体系构建以及课程整合能力,未来要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教育信息化是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一本教材,可以在一个优秀教师的手上产生奇妙的变化。课本的字里行间,蕴藏着可以滋养生命成长的无穷智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康震举例,中国先哲的思想中有无穷的养分,我们不应该只让孩子们背诵原文,而是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明白,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一种价值的存在,孟子写的生和死的问题,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的价值观。

我们应如何认识互联网时代?

——连通、开放正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本质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教育改革面临诸多新课题、新情况。世纪明德董事长、总裁李岩表达了他对互联网的担忧。

他表示,如今网游、手游等各类精神鸦片正不断侵占学生的时间和心灵,“我们必须努力把孩子们从应试教育和互联网的纷扰中抢出来,让他们放下手机远离电脑,和伙伴一起回归集体,融入自然。”

当然,就教育发展本身来说,中国教育的改革无法回避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陈丽提到,互联网创造了教育的“第三空间”,“互联网+教育”将对教育进行重构。

“互联网+的时代,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可以传播,我们选择知识的方式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陈丽表示,今天,人类智慧的形态,智慧的汇聚方式,智慧的传播方式,以及智慧的选择标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时代知识的新特征。

陈丽表示,互联网时代,教学已不是简单的把你知道的告诉学生,是帮学生构建一个新的生态,这个生态有利于他跟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联系,不停的自我完成知识的更新和提高。

“我们整个教育,都必须审视,整个教育体系都必须顺应这样一个变化,重新来看我们在不同的学段怎么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知识观。”陈丽表示,未来教育体系将是开放的,整合全社会资源来服务人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所以连通、开放正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本质。(完)

相关搜索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