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与厌学学生对话:漂亮女孩为何离开校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4-30 9:55:00
 

  核心提示

  安燕母亲在与工作人员预约时,用了1个半小时讲述女儿的成长经历。我们得知,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超级优秀的女生,可自从上了高中,她的状态就不好,高一休学,现在已经上高三了,可平时总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好坏来决定是否来学校。 母亲发脾气、说好话,但没有任何效果。女儿每天优哉游哉地在家转悠,慨叹生活的无聊,母亲简直要急坏了……

  升入初中后活跃的她突然变得沉默

  初次看见安燕,我眼前一亮,那是个高挑漂亮的女孩,眉宇间流露着几分稚气。

  我征求她的意见:“是我们单独交流,还是让妈妈也在这里?”

  安燕急切地说:“妈妈也要在这里……妈妈,别走。”我隐隐感觉到其中的问题。

  我想让安燕谈谈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感受,她像个躲在成年人后面的小孩,忙说:“妈妈,你说吧!咱们说好了,你要先说的。”

  我忍不住问道:“为什么让妈妈说呢?她如何能知道你的真切感受?”

  “每次都是她说,她说得比我清楚。”因为紧张,安燕的声音有些发抖,身子也向沙发深处缩去,双臂将自己的身体“护住”。她的退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退行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内心冲突无法解决时,“自我”会退回到较早、较幼稚的心理发展阶段,从而出现相对幼稚的语言和行动。)

  妈妈迟疑了一下:“好吧,我先说。”

  妈妈首先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安燕的姥姥和姥爷是高干,就安燕的妈妈一个女儿,女儿结婚后一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安燕妈妈在某研究所内刊工作,性格较外向。安燕爸爸来自农村,是当地有名的高考状元。进入天津一所著名学府后,结识了当时没有高等学历但家世很好的安燕妈妈,他对这份感情极尽呵护,并确认了未来的婚姻关系。

  结婚之后,安燕爸爸越来越注重工作和研究,在专业上很有成绩,只是跟他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后来单位派他到国外学习,他就私自留在国外了。从安燕上中学起,6年多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我观察安燕妈妈的叙述,她对丈夫的态度似乎客观而平和,听不出爱或者怨恨。

  安燕从小就很聪明,学什么都快,成绩总是年级第一,善于组织活动,还担任学校的大队委。小升初时,她顺利地进入了一所市属重点学校。在妈妈的同事、邻居和亲戚眼中,安燕都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

  升入初中之后,安燕好像突然沉默了,不再像小学时那么争强好胜了。妈妈觉得奇怪,也问过她,她只是说“没劲!”妈妈当时也别扭了一下,但看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很轻松,也就没太当回事。

  反复休学她再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

  “升入初中为什么不再争强好胜了呢?”我转过头问甘于被冷落的安燕。

  “不……不知道,反正就那样了。”安燕的话结结巴巴,这与她曾经的经历完全不符。安燕还是很难进入状态,妈妈继续讲述:

  初中时,安燕每天都是很快乐的样子,无论成绩好坏,都笑呵呵的,老师说她心理年龄太小,不懂得成绩的重要性。她总是无私地帮助周围人,经常为了给同学讲题而耽误了自己写作业。

  凭安燕的成绩,高中留在母校是没有问题的。可就在中考的前一天,安燕给班里的一名物理不好的同学电话讲题到凌晨2点,妈妈几次催她睡觉,她都没有停止。结果,安燕的中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失误。安燕妈妈骤然感受到了孩子成绩差的“危机”,几乎眩晕。那个暑假,她第一次体会到没有丈夫的艰难,她漫无目的地跑着各种学校,最后选择了一所以“管得严”著称的非重点中学。

  开学不久,安燕就说不想上学了,她觉得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很别扭”,居然说“如果不是杀人犯法的话,真想杀了那些同学。”妈妈吓了一跳!女儿怎么会这样想?后来,安燕在每天早上嚷嚷头痛,10点多钟自然好转。起初,妈妈以为她是装的,但后来看她疼得满头大汗,就带她做了脑CT、核磁共振,没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高一的第二学期,安燕办理了休学手续。

  在家的日子,安燕每天都听着附近一所学校的上课铃声。终于有一天,她告诉妈妈,想去上学。复学之后,安燕一度状态不错,成绩是班里的前10名。可高二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又出现滑坡,下降到20多名,这次给她的打击很大,每天回到家就念书,跟谁都不说话,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安燕又萌生了休学的念头。

  恰在这时,安燕有一次在轮滑时被一个教练看上,建议她参加在青岛举办的轮滑大赛,安燕去了。从青岛回来后,安燕好像有了些学习劲头,可是没过多久,她的情绪又跌落了,每天只是昏睡不醒。已经是高三的第二学期了,她总是想上学就上学,不想去就不去。妈妈真要急死了……

  她说成绩好是爱情的最大障碍

  “安燕,你听过多少次妈妈这样的叙述?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没什么感觉,觉得她说的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安燕小声地说。

  安燕好像还没有进入状态,我必须直接跟她对话:“在我听你妈妈的倾诉时,一直在想,如果安燕能够信赖我,希望这是你妈妈最后一次讲这些话,我希望能够帮助你。你同意吗?”我望着安燕的眼睛。

  安燕第一次认真地看我,用力地点点头。从安燕表现的依赖可以看出,如果有妈妈这样的“外力”在场,是不可能进入安燕的心灵的,我们在简单谈话之后结束了第一次见面,约好改天她单独来。

  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安燕显得很放松。我们有了直接进入的基础:“从上次的谈话,我可以了解到你现在跟原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相信,你肯定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才会如此对待学习。我们能谈谈发生了什么事吗?”

  安燕沉默了片刻:“如果我跟您说我的一些情感经历,您会不会笑话我?”

  “当然不会。你已经19岁了,有自己的情感经历很正常啊。”

  安燕点点头,开始了她的讲述。

  原来,安燕在青岛遇到了和她来自同一城市的一个很帅的男生。群滑时,安燕有些不习惯,他滑到她的身边:“我们一起滑吧!”回到天津时,俩人恋恋不舍,约好保持联系。安燕每天都在等他的电话,但他始终没有主动约她。安燕对他充满了好奇,于是开始主动约他,他显得那么不情愿。见面之后,安燕完全找不到在青岛时的感觉,第一次约会平淡度过。这种状况激发了安燕征服的欲望,她几乎处于亢奋状态,每天都在策划着如何约他出来。

  男生在职业学校上课,他说,彼此距离太大,不联系对双方都好。安燕意识到成绩好是她吸引这个男生的最大障碍,学习热情开始下降……

  “我觉得他就是我终身要等待的人,但看来我要错过了。女生不应该太强,至少不能比自己喜欢的男生强,不然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感情……”安燕说到这儿有点儿激动。

  刚进入表白期她对男生的热情就直线下降

  我说:“看来这份感情对你影响很大,这是不是你的初恋呢?”

  “不是,初恋在小学六年级。”

  小学时代,安燕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班里有一名男生很喜欢她,她也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他们之间有很多默契。六年级时,男生给她写了纸条表明心迹,安燕一下子觉得男生特别恶心,坚决地拒绝了他。

  “后来呢?”

  “他和另外一个女生好上了。那个女生学习不好,没有能力……”

  “这是你上了初中之后不再好强的原因吗?”

  “我觉得女生太强了不好,并不真的讨人喜欢,没意思。”

  初二时,安燕又遇到另一个“感觉默契”的男生,他们的衣服颜色或者款式经常有相似的地方。那段日子,安燕觉得可有趣了,她每天想着第二天穿什么样的衣服。将近一个学期之后,男生终于托一个朋友约安燕,安燕“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她拒绝了男生的约会,从此不想再多看那个男生一眼。

  我不禁问道:“看来你很反感和自己心仪的男生深入交往,是吗?”

  安燕沉默了一会儿:“……我也不知道。”

  我继续说:“在你们最初的交往阶段,你会尽力地配合着感情的状态,而一旦他们表白了,你就撤退了。感情发展的轨迹一般是朦胧的好感、彼此的默契、表白、热恋、平稳阶段,或者走向衰退,而你却刚进入表白期就直线下降。

  “也许轮滑男生并不是你真正喜欢的人,只是他没有像前面两个男生那样,想和你进一步交往,使你对他充满了幻想。你能不能问问自己,你内心到底在害怕什么?”

  安燕的目光投向别处:“我也说不清,就是很怕如果真的跟他们好了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握一段感情……他们今后又会对我怎样呢?”

  “你是不是担心他们会背叛你、背叛这段感情呢?”

  安燕再次沉默了。

  “能谈谈你父亲吗?”

  “我对那个人没有印象,他出国之前不怎么管我,每天回家阴沉着脸一个人看书,谁也不理。”我注意到安燕在提及父亲时不用称谓,而是用“他”。

  “你父母的感情怎么样?”

  “我妈妈太幼稚。当初他只是一个穷小子,死了命地追求我妈妈,就想通过我外公的关系留在大城市。可结婚之后他就变了。他说我妈妈没有文化,倒有小姐脾气,没有真本事,只是仰仗家庭。”

  “这些话是谁说的?”

  “我小时候听他说过,也听姥姥姥爷说过,还记得。”

  “听到你妈妈谈起过他们的感情吗?

  “从来没有。为了证明她并没有选择错误,她总是表现出很幸福快乐的样子,但我知道她内心的痛苦。”

  对家庭问题的回避使孩子完全陷入个人推断

  许多成年人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忽略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实,那些敏感的、和家庭联系非常紧密的孩子,对家庭状况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

  从咨询中可以看出,进入青春期后的安燕和妈妈相依为命,对妈妈有很强的依赖,也能够准确地把握妈妈的情绪和情感。妈妈误认为不表露真实情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保护,但实际上,“不说”孩子也会知道,而且会陷入完全的个人推断中。

  假如妈妈能够以真实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感情,并帮助青春期的安燕渡过她的情感困惑,或许会弥补家庭问题对她造成的影响。如果妈妈能够对安燕讲述与父亲的婚姻经历,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会使孩子在内心减少猜测。如果她能够告诉孩子:“我认为你父亲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异性都这样。”效果会更好。

  事实是,安燕对异性、对感情存有偏见,总觉得会“遭遇背叛”,每当男生向她表白情感时,她就会认为这个男生像当初爸爸追求妈妈时那样,居心叵测。

  起初,安燕对学习的厌倦来自从初中到高中的心理落差。她从重点中学的母校“出来”,必然会经历一段适应过程。但后来的感情经历让她得出“女生学习好就没人喜欢”的结论,感到学习“没劲”,而轮滑男生的冷淡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而“害怕背叛”又使她无法走入感情……

  安燕后来又谈及她的一个重要“心结”: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考取父亲曾念过的著名学府,她认为只有考上那所大学才能证明自己成功,同时也是对“忘恩负义”的父亲的一种“鞭挞”。但她说根据目前的情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显然不现实,只有用放弃来麻木自己。

  经历了一系列挫败后,安燕对自己缺乏信心。她通过退行行为来怀念童年。在那个时代自己是同龄人的榜样,拥有结构完整的家庭。

  在第二次面谈后,我给安燕留了作业——认真地做一个人生规划,激发自己的潜在能量。

  我请她做了职业定向测试,结果为她属于社会型,从事社会工作是不错的选择,我又将那所大学社工系历年的录取分数线调出来,发现她当前的分数离目标只差20分。我们将录取分数作为目标总分,细化各个学科的分数。随着分析的深入,发现她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这个结果使安燕第一次会心地笑了:“原来我的基础也不太差呀。”

  咨询结束后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在回访中了解到,安燕的状态有了很大改变,能够努力学习,情绪稳定,成绩也开始稳步上升。

■相关链接  
  • 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四大问题与对策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张力架构
  • 无锡:企业“暗拒”应届生 无经验人才遭冷
  • 改善考前过度焦虑小策略
  • 成人高考毕业生出国留学不是新鲜事
  • “3+1”模式成为留学新的方向
  • 荷兰本科学历轻松拿 "2+2"留学项目详解
  • 新加坡推出母子陪读留学政策 招生对象6-17岁学生
  • 5月5日有留学咨询会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