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成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让农村孩子留农村不孤独
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2007-1-30 10:42:00
 
        □聚焦今年省“两会”教育热点

  农村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教育的实质问题是公平;

  教育不公平更突出地表现为农村教育、基础教育的不公平;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必然产生“择校”这个怪胎;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更应关注留守儿童;

  义务教育要“有教无类”;

  高校扩招应保证质量;

  职业教育要从“边缘化”走向“主流”;

  ……

  在上周举行的“两会”(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关于教育的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而“关爱”与“公平”也成为今年关注的核心。本期《教育周刊》聚焦今年“两会”教育热点,感受教育的变化和进步,同时期待着2007年,教育能够让更多人满意。

  “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建立外来工子女假期服务中心”,“允许农民工子女在闽高考”,“两会”委员和代表们呼吁教育多一些关爱———

  [建议背景]

  “留守儿童”缺少关爱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有个新名词,叫“留守儿童”。目前,全省共有农村留守儿童90多万人,约占全省未成年人总数的10%。由于父母关爱和监护的长期缺失,这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极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污染和伤害,身心发展方面出现的偏差以及呈现出来的人格缺陷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同龄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相应生活待遇,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进城的“流动儿童”被社会“边缘化”,他们成长后,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渐离渐远,最后产生仇视社会的畸形心态,出现与社会不和谐音。

  [调查数据]

  留守儿童易出现4方面问题

  根据委员们提供的调查数据,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1.学习、纪律双差,在留守儿童中表现较为明显,约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28.7%。2.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良性格特征,一是攻击型性格,约占6.4%,态度粗暴、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经常惹是生非;二是畏缩型性格,约占25.2%,自卑、怯懦,孤僻、不合群等。3.留守儿童比正常家庭孩子存在更明显的行为问题,如行为表现欠佳,存在不良品德,约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9.1%。部分留守儿童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行窃等违法行为突出。4.离开了父母的直接呵护,留守儿童容易成为被胁迫、人身伤害等违法行为,甚至是敲诈勒索等暴力犯罪的侵害对象。在被拐卖儿童中,留守儿童居第二位。

  据委员们调查,目前,各地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借读费太高。一般学校收取借读费(有的称择校费)每人每学年在1000~1500元左右;二是入学门槛高。有些学校对于借读的农民工子女实行“入学测试、择优录取”;三是入学待遇不公。有的学校虽然接受农民工子女,但其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强。

  [本报关注]

  帮助孩子实现新年心愿

  “新年他们并不奢望有漂亮的礼物,只希望能拥有一把卷笔刀,有一本格林童话书或是有一辆自行车……”2006年12月初,本报《教育周刊》策划了“2007,为贫困儿童实现新年愿望”爱心行动,征集活动的初衷是征集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贫困儿童的新年心愿,大家一起来满足这些孩子让人心疼的小小愿望。最终,在媒体的引导和热心读者的关爱下,共有24名小学生实现了他们的新年心愿。这场活动不大,孩子们的心愿也很单纯,但自始至终充满了温馨的气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以及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在城市郊区的孩子们,捧着新年心愿礼物时脸上洋溢出的灿烂笑容,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本报《教育周刊》1月8日报道)。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期待着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给我们身边这些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够享受更加公平的教育。

  [委员建言代表建议]

  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

  省总工会缪耕山委员认为,资金问题是目前制约留守儿童问题干预的最大障碍。他建议省级财政应按照每个留守儿童每年5元的标准,配备留守儿童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地方的转移支付。他还建议,应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

  省民革提案建议,可以联合学校、共青团、妇联、未保办等多方的力量,招募当地退休教师、干部充当志愿者,为留守孩子提供生活、教育以及品行养成等方面的服务。例如:武平团县委在2005年5月发起的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的做法值得各地推广。

  扩大城市中小学接纳能力

  科技界杨锦炎委员建议,扩大城市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接纳能力,鼓励公办中小学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招生扩容,吸收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并且减免相关费用。他举例说,例如武汉市政府下达硬性指标:13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必须有60%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并纳入学校的年度考核指标。其次,流入地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补助政策,包括对学生的资助和对学校的补助,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纳入政府管理,避免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往民办学校一推了之。

  教育界游振平委员认为,我省农村实行“两免一补”措施已几年,农村初中、小学已全部实行免杂费,但城区中、小学仍需交杂费。这样流动人员子女若在城区上学就得交杂费,也使得一部分低收入人员对送子女上学产生阻力。

  建立假期寄托中心,免费辅导学习

  致公党郑永祥委员建议,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外来工子女的寒(暑)假生活。他建议,可以由各个村委会或社区牵头,在所辖社区内建立外来工子女假期服务(寄托)中心,专门为外来工子女寒(暑)假期间的照顾、管理和教育提供服务,免费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寒(暑)假作业辅导;教授课外知识;提供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提供寒(暑)假期间托管服务;统一组织简单易行的兴趣培训活动或劳动实践活动等。同时,建议由人事劳动部门统一负责,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从各高校招用寒(暑)假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既能为这些高校学生解决假期打工问题,又能较好地保证服务中心的师资力量,可谓一举两得。

  允许农民工子女在闽高考

  福州倩鹿企业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林月华领衔建议,我省应出台政策,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

  她在建议中说,按规定农民工子女只要户口未迁到上学的地方,高考就得回原籍地参加,哪怕从小学到高中都在父母工作的地方读书,仍须回老家高考。但现在自主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多,各省高中教材不一,农民工子女在闽接受教育,回到老家四川等地,可能因高考大纲不同等原因,考不出好成绩。

  她建议,适当放宽农民工子女在闽参加高考的条件,可以成绩为准入门槛,或要求在闽连续就学一定年限,或父母在闽有稳定工作等。林月华还说,目前广东已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广东高考,上海也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沪参加成人高考,放宽门槛并非没有先例。

  [部门回应]

  助学政策范围扩大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对城市市区、县城城区以外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的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免除学杂费资金6.78亿元,受益学生361.17万人。同时,继续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及特教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免费教科书资金1800万元由省财政全额承担,受益学生共15.4万人;市县发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1302万元,受助学生5.3万人。同时,还加大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力度,共接受48.7万名流动人口子女到校就读,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介绍说,2007年起,我省将对在市区及县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低保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坚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电脑派位,取消初中入学考试”、“清理规范中高考加分政策”、“立法保障就业公平”,代表委员期待教育更加公平——让普通人家孩子也能上得起好学校找得到好工作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起跑线上的公平。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学校内不得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其主旨在于强调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这里,凸显的是“公平”二字。但这并非一日之功。今年“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对教育公平又有哪些好的期许和建议呢?

  [建议背景]

  家庭背景影响受教育的机会

  多年来,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每到招生时节,家长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拿着条子、票子敲重点学校的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初中校长说,每年在开学前收到的要求入学的条子竟然是招生数的两三倍之多,而在择校生中,大多是权力择校,有的名校招生名额甚至成了一种潜在的“公关工具”。同时,学生的家庭背景已经强烈地影响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当前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靠权力、金钱择校的比例较高,示范学校中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子女占了相当比重。即使同在一所学校之内,好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往往大幅度地向好班倾斜,使得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享受的是最差的教育资源,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而在就业这一环节,据政协委员们提供的提案调查表明,四成学生求职首选“关系网”。父母职业是行政管理人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其子女工作的落实率和升学率都高于平均水平。而父母为农民、个体工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以及离退休、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其子女工作落实率均低于平均水平。另外,调查还显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

  [调查数据]

  公众满意度最低的是教育公平

  2005年11月10日到12月8日,21世纪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搜狐网站,在搜狐网的教育频道上进行了一次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006份。据2006年初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满意度最低的是教育公平(34.76分),其次是教育收费。比较而言,公众对教育选拔制度的满意程度较高(46.63分)。评价最高的是个人的教育效益和效能感,这也表明,尽管对教育存在诸多不满,但教育仍然对多数人生存状况的改善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人们仍然对教育抱有积极的期望。

  [本报关注]

  重点校、重点班,名亡实存

  从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划分重点班不再只是违规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一种违法行为。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通知,对重点校和重点班下达了“封杀令”。这些规定果真能做到令行禁止吗?

  经过调查采访,2006年10月16日,本报《教育周刊》刊发了《重点班之痛》的专题报道,提出:不少地方在具体操作中仍然乔装打扮、偷梁换柱,办起了所谓的“示范校”、“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等等,重点校、重点班实际上是“名亡实存”,废除重点班并不容易!

  让小记进一步思考的是:均衡教育资源、追求教育公平并非只是重点班、优质校之争。事实上,教育应该是一种社会调节器,使各种人都有公平晋升的台阶。否则,教育的不公平实际上将加大社会的不公平,如果农民永远只能是农民,农民工永远只能是农民工,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委员建言]

  电脑派位,取消初中入学考试

  以董卫华为代表的民进福建省委员会提议说,应取消初中入学考试,统一实行电脑派位,让城乡小学毕业生有均衡的升学机会,遏制愈演愈烈的中小学“违规择校风”。

  委员们提出了一种做法,在设区市范围内实行大区域的电脑配对支援,每次将本地区农村中小学50所、城镇中小学50所输入电脑,由电脑随机配对,师资力量实施两年的对口支援。在升学方面,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将同一个县(区)内的所有初中校和所有小学的毕业生,按学生志愿,由电脑编号进行随机派位,基本实现区内生源均衡配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升学机会,有利于杜绝违规择校的不正常现象,同时有利于一般校特别是薄弱校获得公平的生源,有利于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

  此外,委员们建议为“借读生”正名,将借读生正名为“异地生”。认定安排异地生就读属政府行政行为,应收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办理,不能由学校自行认定安排。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学校借接收异地生之名行收费择校之实。

  让高考跟着课改变

  2006年9月,我省26万高一新生全部进入高中新课改。这是我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今,课改进行了一个学期,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经费紧张,教育资源不足;教师培训存在漏洞,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室管理员至今未参加有关高中新课程的培训等。而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依然阻碍着新课改进一步实施,教师一边推行课程改革,一边仍按“老方法”教学。

  民进福建省委员建议说,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领导小组应尽快出台一些符合我省实际、能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重要评价标准,要研究改革我省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确保高中课改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大对农村新课改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让一部分农村中学或薄弱学校的教师轮流到课改样本校进行实习型的短期培训,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直接指导。

  清理规范中高考加分政策

  致公党福建省委员郑永祥建议,中高考加分政策涉及千千万万考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应对不合理的加分项目进行清理规范。他认为,中考和高考是用相同的水准对考生进行测验,让他们在同一张试卷前进行竞争,以成绩的高低来择优录取,原本是比较公平的。而实行加分政策后,少数考生就能在考场之外轻易地得到这5分、10分,从而抢得录取的先机。那些没条件加分的考生只能羡慕地望着他们,十分无奈地戏称自己是“裸考”。更有甚者,一些地市甚至标榜,纳税大户子女中考可以加20分,这种政策的出台,简直像在宣告分数是可以直接用钱买得到的,直接导致社会的不良风气。

  郑永祥委员建议,作为远期的目标,中高考应逐渐减少加分项目,直至最后全部取消。但是,考虑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应根据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对于一些缺乏刚性指标的加分政策,以及明显有违教育公平、公正的加分政策,就应该进行清理规范。对于加分过程中出现的舞弊、腐败现象,不仅要加以清理,更要注重制度保障,防止假冒。这样才能为考生带来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立法保障就业公平

  针对目前弱势群体就业难上加难的现状,以刘以籁为代表的民盟福建省委员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应该加紧制定《公平就业法》,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公平的建议。

  刘以籁表示,弱势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凸现了社会阶层之间存在不公平的社会关系,因此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最终发生“代际传递”的效果。他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导致农村学生家庭无法解脱沉重的贷款和债务负担,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也使农村家长让孩子上大学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民盟福建省委员会提出,要加紧制定《公平就业法》,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公平。同时,继续推进阳光招录制度,提高用人单位的透明度,真正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劳动用人合同的相关法律,并切实履行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努力克服就业中的不平等和“代际效应”。

  [部门回应]

  将优化高中招生办法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规范各类竞赛活动;规范校历和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依法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坚决纠正教师“有偿补课”的错误做法,严禁任何部门、学校、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目录外用书及其他学习用品。同时,全省还将进一步开展体育锻炼及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省教育厅表示,将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严格禁止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今年我省还将鼓励各设区市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试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并积极参与研究制订2009年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发挥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高中新课程的正面导向作用。

■相关链接  
  • 沈阳市确定今年招生考试工作“四大招考主题”
  • 企业恋上"第一学历" 自考生别让其绊住你成长
  • 2006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推出
  • 山东体育高考新规:不进行补考 须出具身份证
  • 禅城区体育术科有望高考上线率获佳绩
  • 江苏最新高考政策披露高校调档比例1:1.2内
  • 高考艺术专业考试开始 考点附近一铺难求
  • 2007高考大纲公布 资深教师分析:大纲显示难度降低
  • 高考复习:老师讲的越多越好吗?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