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本刊写有一篇关于法硕专业课复习备考的文章《法硕高分的“三大法宝”》,有读者来信交流,除问复习方法外,还问为什么要考法硕,以及觉得法硕有无“钱”途等。未到一年的法硕生活无论如何不足以使我高屋建瓴地去看待这一问题。但作为班学习委员和院研究生会的成员,我了解得也相对多一些,不妨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经历与看法,一是总结过去,以更好地走向未来,二是为师弟师妹们提供点信息。 我国的法律硕士阶段教育包括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2种。
法学硕士招收包括法律专业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分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法律教学、科研和实务部门的专门人才。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只招收非法律专业同学,不划分具体专业。其知识结构是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主要培养面向法律实务部门的通用人才。
背景二
某些学校还没做好充足的准备,稍具实力就也开始招收法硕,把法硕当成了“创收”的途径,甚至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学质量很难跟上。因此关于“法硕”究竟是“鸡肉”还是“鸡肋”的话题也引起了很多争论。许多同学弄不清法硕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犹豫不决,不敢报考。
我个人认为:报考不同学校的法硕,其前途可能截然不同。
法律硕士和法律本科,法硕具有本科生尚未具备的很多素质
法律硕士和法律本科生在某些方面的确有相似之处。法硕的课程设置类似于法律本科,包含了各个部门法,并不区分专业,这给法硕的自由选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正是这点上,有人认为法硕与法律本科没有什么区别,学得很浅,花上3年和五六万块钱来读法硕就很不值得。其实学得深与浅更重要的是看个人自身的努力程度。
事实上,法硕具有本科生尚未具备的很多素质
曾在美国法学院讲授过国际法的北大李红云教授认为,中国的法学教育基本上是从本科阶段开始的,“以本为本”;而美国的法学教育是研究生教育,要求那些希望进法学院读法律的人必首先有一个非法律专业的本科以上的学位,然后经过严格的法学院入学考试才可以进入法学院。对法学院学生入学的特殊要求是考虑到法学是一门涉及社会生活多方面的经验科学,需要学习者具有一些必备的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社会关系的实际知识。按这种要求入学的法学院学生,因为已学完了一门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另外,学生在学完一门学科知识后,年龄一般在21-22岁,对社会已有了些了解,性格也基本成熟。这样,就避免了直接从中学进入法学院存在的理论思维浅显和社会实际知识的不足,教学类似于职业训练,注重实用。
中国的法硕即借鉴美国的这种JD法律教育。北大副校长、原法学院院长吴志攀教授把法硕的培养归为三个优势:一是经验优势,法律实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调节技术,必须熟悉企业动作行为、各地人情风俗等,从这种意义上说,工作经验比知识更重要。法硕教育意味着学习法律的学生的年龄比较大和阅历深,这样,学习者可以更好地领悟作为一门实践型和社会性学问的法律科学,从而改善法律教育的效果。二者是跨学科优势,法硕有丰富的学科背景,这是本科学生仅仅通过讲座等形式的学习无法获得的。不同学科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进入法学院的课堂,意味着不同知识的交融和对法学发展的推进,意味着法学院的毕业生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特征。过去的知识背景对学习法律是一种很大的动力和帮助。三是毅力和心理优势,法律硕士克服了很大困难才争取到学习的机会,不平凡的求学经历一定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大有裨益。据我了解,我现在的同学中尽管有对现状不大满意的,但没有人觉得花钱花时间读北大法硕不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