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重庆教育 30载破浪前行变革壮大
|
来源:《重庆日报》 2008-12-16 17:17:00 |
|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弹指一挥间。
30年,重庆教育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教育阳光与温暖;30年,重庆教育加快发展,超越自我,创造着“重庆速度”;30年,重庆教育多项经验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新华社《每日电讯》将其称为中国教育界的“重庆现象”……
“两大跨越”和“两大亮点”
12月13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我市教育界座谈会上提到重庆教育30年来的“两大跨越”和“两大亮点”。
“两大跨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重庆曾经仅11个区县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仅18.87%,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难题,重庆教育人迎难而上!
解开庞杂琐碎的细节,不难梳理出重庆“两基”发展的清晰脉络———起步发展、高速度超常规发展、解决遗留问题与巩固完善。
市教委主任彭智勇特别提到,2002年至2007年,我市先后完成云阳、秀山和城口等县的“两基”攻坚任务,一举啃掉“两基”工作的“硬骨头”。
截至2007年,我市所有区县(自治县)实现“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与此同时,重庆高等教育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多年前,全市高校在校生不到17万人,处于西部落后位置。
2008年,在渝高校数量已达57所,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增加到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重庆大学城建设更是创造“重庆速度”,得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教育部好评,成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亮点。
“两大亮点”———偿清“普九”债务和在全国率先解决农村代课老师教育难题。
截至2006年底,我市已用财政性资金全部偿清审计核定的涉及1000多所学校11051个项目19.65亿元的“普九”债务,搬掉了压在教育头上的“大山”,获得国家表彰。
不仅如此,重庆还在西部地区率先解决农村代课老师教育难题,起到示范作用。
2007年8月,市教委按照“积极稳妥、定向招聘、统筹兼顾”原则,建立代课教师遴选和补偿机制,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代课教师中招聘8000名公办教师。
实践证明,该项政策得到广大代课教师普遍欢迎和支持,全市7593名代课教师通过公招进入农村缺编学校任教。
至此,我市代课教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建设西部教育高地
历史再次选择重庆。
走过1978,经过1997,重庆教育在2008年再度获得发展强劲动力!
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签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改革和城乡基础教育改革等九大板块。
彭智勇对重庆教育充满信心,他坦言:“新时期,新阶段,重庆教育更要扎实工作,创新进取,争取早日建成西部教育高地!”
根据这个目标,重庆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即2012年形成西部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的框架;2015年基本建成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发展最终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未来,我市将在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教育公平,力争到2012年全市所有区县全面实现“双高普九”。
同时,抓住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这个突破口,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此外,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同时,我市高校将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到2012年,全市高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85万人,2017年进入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阶段。 |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