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
1、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搞清楚这两个问题:第39—40页,
(1)把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2)把苏模神圣化,(3)误学苏模弊端;
3、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一为坚持,二为发展;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概括及其特点:
(1)最新概括:第42页,
(2)特点:第43—49页,突出了目的、生产力基础地位、价值目标、是个过程;
5、发展生产力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第47—48页,二者互为条件;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50—52页
包含四个内容: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巩固的需要,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手段。
三、发展是硬道理:第53—55页,
1、和平要靠发展:落后就要挨打;
2、坚持社会主义要靠发展:事实胜于雄辩;
3、解决问题要靠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人民生活问题,祖国统一问题;
4、把握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四、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提出,
1、内容:第62页,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具备社会主义要具备的四个标准);
二是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四个方面仍然不发达);
2、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第63—64页,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实现四个“化”,
(2)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知识经济、各国发展使现代化标准提高。
3、正确认识长期性的意义:有助于克服急躁、要求埋头苦干、有助于树立信心。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第66页,
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有助于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