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这半个月 我在伦敦
|
来源: 2005-8-13 14:21:00 |
|
伦敦又炸了!两次爆炸之间,相隔仅仅14天!
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一种是恐慌的:英国警方在地铁站里当众击毙了一名行迹可疑的巴西男子,但经过搜查,并未发现他身上有危险品,后来,警方承认是误杀;数百名伦敦地铁司机可能因担心遭袭而停工;伦敦城里自行车热卖;坐地铁时,大家对背包者惟恐避之不及…… 另一种,则是平静的: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人,早就磨练出了一颗坚硬的心,伦敦人依旧循着日常的生活轨迹作息。 实情究竟如何? 7月 22日,本报通过电话,连线到在英国生活、工作的中国人,听他们讲述这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遇到的麻烦、感受到的小小的温暖…… 我们祝福他们,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平平安安。 先生同事的女儿就在那节车厢里…… 卡罗家庭主妇 家住伦敦温布尔敦3区 两次爆炸的地点离我住的地方并不远,但因为平时一直在家带孩子,两次我都不是第一时间知晓的。 第一次爆炸发生时,在中国的表弟发来Email,我才知道。紧接着,先生从公司打来电话,他说立刻会开车回家。他关照我,过一会儿,万一他的手机不能接通,千万别着急,他还说,如果不能开车回家,就是走,他也会走回来。电话里,他还推算了一下,如果步行回家,大概得花上4个小时。那天,伦敦堵车很厉害,好在傍晚时分,他还是平安回来了。一进门他就问我:“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昨天我们申奥成功了?” 第二次爆炸,更在意料之外。那天早上,先生出差,在机场的电视里看到新闻,他打电话回家说又爆炸了。那天早上,我也在看电视,但我还以为仍然在讲上次的爆炸。先生反复关照我,他不在家时,千万不要带着孩子乱走动,不过,“等我回来我们就可以去市中心玩,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恐怖分子一般不会连续作战,市中心人又少,不会再塞车了。” 我是不敢去了。听说,第一次爆炸发生时,我先生同事的女儿就在一节发生爆炸的车厢里,因为站在车厢的前半部,才幸免于难。后来,那孩子失魂落魄地走进公司,好久都不愿意同别人说话。 想想就觉得可怕。 伦敦的疯狂折扣,无人光顾 Barrigin 伯明翰大学留学生 伦敦第一次爆炸发生前,我即将结束在欧洲的旅行,因为后来临时决定去德国,才晚一天回到伦敦。到现在我还在想,要是我提前一天回到伦敦,肯定要坐上那班爆炸的地铁,那么现在…… 回到伦敦,转车去在伯明翰的学校时,必须在维多利亚火车站转车。我到的时候警察封锁了车站,据说是怀疑车站里被安置了炸弹,30分钟后,火车站才重新开放。 回伯明翰的第三天,晚上看新闻时,突然被通知说,伯明翰的酒吧一条街里可能藏有炸弹。当天晚上,整个市区再次戒严,严禁车辆行人进入,除了当地居民外,全城清空。一位朋友在市区打工,工作到一半就回来了,是步行回来的。 后来戒严解除,说是没有找到炸弹。不过大家还是人心惶惶。 就在人们渐渐平静下来时,伦敦又爆炸了!虽说这次只有1人受伤,但它又把我们拉回了恐惧之中。 往年到了这个季节,伦敦市中心的商业区都在疯狂打折,热闹得很。但现在,没人敢去了,连伯明翰的ShoppingMall里人都很少。还听说伦敦最近自行车大卖;背着大包的人,都要被旁人审视几眼;还有些同学觉得,爆炸后,在伦敦找工作更难了…… 过一阵子,我就要回国了,本来想从伦敦飞回上海,现在改主意了,决定从伯明翰飞。谁知道伦敦还会发生什么事! 向允许“寄签”的国家出发 吴海云 拉夫堡大学留学生 拉夫堡离伦敦很远,按说,这两次爆炸对我影响不大,但是,接下来正是签证高峰期———很多人要申请留学签证,还有人想出去旅游,就得申请别国的签证。 各国大使馆多集中在伦敦和爱丁堡,因为有了爆炸事件,很多想去欧洲旅游的同学,都不愿意亲自坐地铁去伦敦,哪些国家允许寄签———本人可以不到场,由快递员送护照去大使馆———就选择去哪个国家玩。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伦敦第一次被炸后,捷克大使馆就发布消息,说改面签为寄签。捷克不属于申根国,申请捷克的签证,只能去捷克,而不能去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如果没有这项政策,很多同学的首选不会是捷克,但如今,去布拉格旅游的人大大增加。 我也碰到了相同的情况。爆炸前,我原本准备去德国使馆申请签证,但因为德国使馆不允许寄签,我只好临时修改了很多材料,改签奥地利。我的申请材料已经交给 RoyalMail的快递员了,这几天一直心神不宁———毕竟是把护照交到了别人的手上。万一伦敦再出什么事,我的护照被炸烂掉的话…… 相比之下,英国人对待爆炸,反不如我们这些外乡人那么紧张。前几天,在电视里看到一位老兵在接受采访,镇定自若。当时我就想,毕竟是经历过纳粹德国轰炸的城市!从前我并不喜欢伦敦人,但这次,伦敦人面对爆炸的冷静、媒体中允的态度,倒让我肃然起敬。 最近,英国人在讨论英国要不要从伊拉克撤军,许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我的几位英国朋友似乎更关心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板球比赛。当我告诉他们,伦敦又被炸了的时候,他们回答我说:“Really?” 说“我爱你”最多的一天 姜丰原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剑桥大学博士生 剑桥离伦敦很远,所以,两次爆炸对我没有造成什么直接影响。但是,原本每周二至周四去伦敦探访夫君的行程,现在不得不取消了。 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周四,按照一贯的出没规律,那天上午,我本该坐着从剑桥到伦敦的火车,出现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因为懒惰,那天我恰巧没去伦敦。后来就接到了先生的电话,这才知道了一切。 其实,从首相到市民,每个伦敦人都相信,伦敦被恐怖分子袭击是迟早的事。所以,从伦敦被炸的第一天起,首相就说:“我们早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了。” 伦敦人对袭击有充分准备的证据是:伦敦的金融系统各自拥有备用的办公大楼,备用大楼里设施齐全,即便发生“9·11”那样的灾难,也不至于全面瘫痪。 而恐怖分子选择袭击伦敦的地铁车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由11条线路组成的伦敦地铁系统,几乎可以让你到达伦敦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是忙人还是闲人、富人还是穷人,大家都坐地铁。也因此,虽然地铁被袭击了两次,只要有需要,大家仍旧不会放弃地铁。毕竟,经历炸弹袭击的概率,差不多等同于中彩票的概率。 当然,爆炸事件让一部分人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先生的弟弟是伦敦一家医院的外科大夫,两次爆炸后,他一直在加班。 爆炸事件也令人感觉到了亲人间的温情。我记得,第一次爆炸发生的那天,是我和先生通电话次数最多的一天,也是他对我说“我爱你”最多的一天。在Email里,他还把“Iloveyouforever”4个单词,用大写标注了出来。 (文 /陈海燕)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