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全国优秀小学巡展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府学胡同小学:见证科举兴衰
来源:南方网     2005-9-13 11:59:00
 

    府学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和交道口大街的一个交会处,胡同外车水马龙,是北京较为繁华的一段。然而府学胡同却显得相当的静谧,狭窄的胡同只能容一辆车驶进驶入,胡同里的民居也多是旧式的平房。府学胡同小学就坐落在这条毫不起眼的胡同里,来来往往的人也许很多都不知道这所看起来很平常的小学,却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它的历史记录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度从鼎盛走向衰亡的经历。

    寺庙变身学堂

    1358年,元末。现在府学胡同小学所在的地方还是一座在修建中的,名叫“报恩寺”的寺庙。明军在那年攻进了大都,据传说朱元璋曾经在部队中下令:军队一律不准进入孔庙。为了避免明军攻进报恩寺,寺庙里的僧人在仓惶之中想出一计:他们将一个木质的孔子像放在了报恩寺刚建成的大殿中,就这样报恩寺躲过了军队的侵入。后来,明军撤退后,寺里的僧人不得不将寺庙改成了孔庙,称为“应天县学”。虽然“寺庙变孔庙”的故事听起来有些戏谑的味道,但府学胡同小学的校长助理陆军肯定地说,应天县学的的确确便是现在府学胡同小学最早的前身。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应天县学改为“顺天府学”,成为顺天府的直属学校,一直沿用到1903年。

    12块石碑讲述历史

    一直以来,府学胡同小学所存的历史资料相当有限,对于学校的历史渊源很久以来也拿不出具体的证明,这个问题是很长时间困扰学校领导的一件事情。就在三年多前的学校改建中,无意中挖出了12块记载明清年间管理、修缮顺天府学历史的石碑,其碑文显示了顺天府学的缘起、教学和建筑等情况。这些石碑无意之间的出现,让府学胡同小学的历史在多年尴尬之后,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12座石碑中的10块现在坐落在府学胡同小学的一隅,因为石碑一直埋在地下的缘故,石碑整体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只是有一些碑文已经比较模糊。

    据介绍,这12块石碑中有8块分别是明朝洪武、万历、天启和崇祯年间的,另4块分别是清朝康熙、嘉庆和咸丰年间的。这些石碑中,有一块很详细地记录了顺天府学的起源,“寺庙变孔庙”的故事也包括在其中。

    作为官学的荣光

    而更惹人注意的是一块碑额为“圣旨”的石碑,在这块石碑上,刻有三道朱元璋的圣旨,该碑文字刻于洪武六年,碑文中圣旨的宣旨日期均为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

    陆军介绍说,三道圣旨中,有一道是朱元璋专门下给大兴县学的,要求大兴县学“今后立学,春秋要祭祀,设科分教礼、乐、射、书、数”,并要求大臣们把学校的教学计划报给他。另外两道圣旨则为节录,大意是说:要教秀才们用心讲究善行;入学学生必须人才俊秀、容貌齐整、年及十五以上,已读论语、孟子等四书者;教师要从有才德、有学问者中选择。而另一些石碑的碑文则记录着学校师生的生活情况和教学管理情况,如师生的伙食均由官府供给,“每人日支米二升,柴盐油酱在内。”

    另外,有两块石碑还专门记载了明崇祯和嘉庆年间,顺天府学的学生中进士的人数以及其姓名。从碑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在顺天府学念书的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而且中进士的人数也很多,仅在崇祯一年到十年这段时间里,就有10名学生中进士。

    见证近代小学的兴起

    科举制度在晚清走向了没落,而为之服务的旧式学堂也随之被新式的现代学堂代替。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宣布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此后,顺天府学被改为“顺天府高等小学堂”,这是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小学之一。据介绍,当时,学校规定设置九门课程:修身、读经讲义、中国文学、算术、格致(声、光、电等自然科学)、图画、音乐、体操。每周学生课时为36小时,学制三年,学生年龄为13-15岁左右。

    当时号召教育改革的人,尽管在学堂里开设了很多新的课程,但是仍然规定学生必须读四书等经书,所谓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根本不彻底。这一点在“顺天府高等小学堂”的课程设置中就很好地反映了出来。

    遗憾的是,1903年之后,“顺天府高等小学堂”经历过怎样的一些事情,因为缺乏历史记录资料,现在连学校的人都不是很清楚这段历史。陆军说,也许有一些资料,但这些资料都可能在战乱中被毁坏了。唯一有记录的是,1934年,学堂改名为“北平市立府学胡同小学”,府学胡同小学的名称便一直延续至今。

    府学胡同小学清一色的仿古建筑,让人一踏进校门便感觉到了一股书卷味。

    校史记

    文天祥祠:文天祥祠其实就坐落在府学胡同小学里面,被一堵矮矮的围墙和学校隔离开来,成为校园中一个独立的院落。文天祥祠目前的所在地是旧时顺天府学堂的一部分,明清两代才专门开辟出来用于祭祀南宋民族英雄,诗人文天祥。祠堂里存放着文天祥的生平资料以及各种文物。

    现代的府学胡同小学:1934年,北平市立府学胡同小学还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现代小学。到现在府学胡同小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老师120多人,学生近2000人的大规模学校。

    总请假运动:1948年,全国解放前夕,北平全市公立小学教师们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发起的“总请假运动”就爆发在府学胡同小学的操场上。

    这是被人淡忘的府学胡同小学的历史中,很少还能让人记住的一段过去。

    传统和现代还在这里纠缠

    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奎星阁是所有传统孔庙都具备的建筑,而如今的府学胡同小学依稀还能辨别出当年的样子:尽管一些建筑已经是按照原貌新修建的,但奎星阁、大成殿等还是保持着清末的原貌。只不过,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已经再也看不到过去的影子,站在这些建筑中间,也再听不到朗读《论语》、《孟子》的琅琅书声。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化的大礼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2002年,府学胡同小学进行了全面的检修,除了保护原来的一些建筑外,破旧的校舍基本被全部拆除。因为府学胡同小学的旁边是文天祥祠,为了保证周围建筑的一致性,府学胡同小学的新校舍不能修建成现代化的高层楼房。

    于是,府学胡同的新校舍,除了教学楼外,被设计成仿旧形式的平房。老师的办公室,网络教学室……清一色的仿古建筑,让人一踏进校门便感觉到了一股书卷味。

    建筑虽能仿古,这里毕竟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小学,在这里老师教授的课也不再是四书、五经,而被数学、英语、自然等代替。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在府学胡同小学,有一门特别的课叫做“古诗文朗读”,在这堂课中,学生要求学习朗诵《百家姓》、《千字文》等,但古诗文不会作为学校考试的内容。陆军说,因为府学胡同小学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开设“古诗文朗读”

    课也是希望继承一些传统的东西,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然而,陆军也承认,府学胡同小学在教学方面最有特色的还是数学教育——曾经有很多学生,都在数学奥林匹克赛中获得了奖项。这一点就说明,府学胡同小学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只是一种补充而已,真正受到更多关注的还是现代课程。

    “其实,对学生的培养分为教育和教学两个部分。在教育方面,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教学方面,我们则会做更多的创新,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陆军这样总结着府学胡同小学的办学理念。

    从1358年算起到今天,府学胡同小学已经有将近650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学校历史记载的文字却很少,甚至有很长一段历史都出现了空白。“也就是最近十年我们才注意关注学校的历史的,以前虽然知道学校历史悠久,但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大家都没有太注意。我们现在就在寻找学校的历史,希望能够一步一步地找到更多的资料。”陆军说。

    再过一段时间以后,跨进学校校门,学生和家长便能看到一个关于府学胡同小学历史的展室,在展室中会有关于学校起源的一些历史资料。也许,那段有趣的历史起源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而府学胡同小学则会在小巷深处继续着自己的历史,继续着自己的教育。当再过几十年,或者一百年之后,是否还会有人回头来关注它的过去,它曾经经历过的科举时代以及它现在正在经历的教育制度?

 

■相关链接  
  • 湖南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 教 师 生 存 状 况 调 查 报 告
  • 郑州铁路职工子弟第六中学更名为郑州市铁六中学
  • 府学胡同小学:见证科举兴衰
  • 区试验小学以“四学”促“四园”建设
  • 棉花胡同幼儿园
  • 顺义区建南幼儿园
  • 奉贤县解放路幼儿园
  • 宋庆龄幼儿园
  •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