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2005年山东语文高考第一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刚进高三时,王伟被分到了学校的实验班,班上高手如云。那时他的语文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在100~110分之间浮动,他意识到这样的成绩在高考中对他不利。因此,在平时他就有意识地把语文放在优先地位,也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王伟主要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回顾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扎实,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将任务拖到第二轮复习,那就麻烦了。”除了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王伟自己还另有“独门诀窍”。他平时随身带有几个小笔记本,其中两个就用在语文方面。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部收录,然后利用晨读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俗语或从报刊中摘录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拿出来翻翻,这样既可以记忆也可以催眠。
另外,王伟躺在床上还要做一件事,在他的枕头边长期放了一本成语词典,每晚睡觉前他都要看3~5条成语。他说,不要认为每次看得少,一旦长期坚持下来,一年就会记住1000多条成语。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积累对我有多重要。因为我在今年高考中,前三道考查语音、字、词、句的大题中,自己一分未失。”
【评】该段谈了过高考基础题关的两点经验:一是分类对待。属考记忆的,强调熟记;属考能力的,强调语感。二是平时积累。没有“厚积”,难有应考时得心应手的“薄发”。打好语文基础,讲究持之以恒的积累。积累中,注意“难懂”、“易错”类,是该生精明之处,因为考点往往在此出。
对基础知识的应考,有何心得?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相当灵活,故极容易失分。要掌握应考解题的方法,培养技能,要做大量的练习。以此吸收新的知识,积累解题的经验。练习时,不可一味图快,拿不准的地方不要急于看答案,应该仔细分析,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解答好选择题既有牢固的知识,又要灵活地采用各种解题的方法。当正面“强攻”无法奏效时,就应该迂回进攻;直接选择有困难,可采用淘汰法。对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是错了的答案,一定要查阅资料,找出正确答案,分析错因。
【评】基础题设题点多,考查法多,疑难点多,题量多,强调要做足量的练习,很有必要。该生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仅强调练习的数量,更强调练习的目的和质量。为“积累经验”掌握方法而做练习是目的。重视分析错因,知其“所以然”是重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