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走过六月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清华高才生:我是自己的国王
来源:教育论坛     2006-4-10 18:15:00
 
分率为标准)。

数学:长时间没有大量做题,没了感觉(以140分为标准)。

英语:单选、完形、书面表达不行(以80%的得分率为标准)。

物理:力学、电磁学不行,实验题不行。

化学:实验题不行。

生物:课本内容不熟,实验题不行。

根据这个评估和我的第一个目标,我为每一科量身定做了长期的复习计划。尽管一个月内我仅能完成全部计划的一半,(甚至我自己一直到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才完成这么多事)但就是这50%,已让我在寒假前的全市联考中初获小胜。接下来,下学期的考试增多,学习更加紧张,竞争达到了白热化。我们班上其实有不少成绩极其优秀的同学,但大家都承认,他们不如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其实算一算,语文大家水平差不多,数学都考140多分,英语也都120,理综方面有时还强于我,可我却能二三十分,甚至在高考中八九十分地领先。我想,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我能够坚持按计划走,保持一个好的势头。

从全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 善于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做到上面一点,最关键的还是应该有独立的思考,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作出清醒的判断。只有独立的思考,才能形成自己内心的确信,而不受外界的干扰。

很多同学也经常制定一些计划,但总是不能坚持执行下去,或者中途放弃或者随意变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善思考的结果。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正是这个道理。不知从何时起,我养成了写日记和定期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一点让我获益匪浅。在复读的前一个月里,是日记让我反思自己,重新树立起求胜的豪气;在整个的备考期间,我也经常抽出一些时间,深刻地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在备考的前半个学期为了巩固基础知识,我的计划进展缓慢,不免会有一些着急。但我及时改变了观念: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我不必为了一次阶段性考试而囫囵吞枣似地复习,而更应该重视基础和思考深度,为长远打算。这时,我们不妨看淡一些分数,看淡一些排名。但是在下学期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排名是纵向的比较,分数的变化是横向的比较,都显示了自己最近的进退。所以,要想不在冲刺阶段退化,就得把这些变化当作刺股之锥。

我现在在大学里,刚开始总觉得很吃力,劳而无功。静下心来分析,发现是因为自己已经为高考而复习了两年,习惯了为复习而学习。我现在改用学新东西的那种模式,就发现有了起色。所以说,学习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总要调整一下以利于自己的进步。

我们应该对自己走过的路有清晰的记忆,把握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人。模仿成功永远不能做到真正的成功。记得看过一本介绍新东方精神的书,里面每一个老师都有他独特的魅力,都有一套成功的教学方法。原因就在于,他们牢记“仿人者死”这句警告。表面看来,初入新东方的老师都会为同事们精彩的授课方式打动,但是任何简单的模仿都会导致失败,只有用心地揣摩,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成功。

这就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霸气”一词。霸气说明你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附庸或者复制品。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一定有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最重要的是你要时刻把目光打到你的内心深处,日三省吾身,坚定自己的信念,避免随波逐流。

3. 要善于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

真正的强者,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并且为实现目标,勇敢出击。他是号令者,而不是服从者。高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如果把它看作一份艰巨的任务,难以逾越的大山,那么,它只能给你带来痛苦。你会感觉,你在黑暗中孤独前行,苦苦挣扎。而如果你把它当作你的事业,你就能在这个战场上纵横驰骋,挥洒自如。

下棋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掌握了主动权,则能步步为营,迅速获胜;反之,如果不幸处于被动,则会处处掣肘,很难有什么进展。但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善于主动出击的人。那些抱着给人打工的思想,听命令行事,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的人,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虽然也很用功,上课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缺乏主动性,时间长了,便会迷失方向,产生懈怠情绪。

我刚进入清华就听到了这样一句让人警醒的话:“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方向,那么来自任何一个方向的风都是阻力。”如果你主动地走出来,用自己的努力,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往往,在途中就会有各种有利因素出现,帮助你成功,或者,你就能很快地辨别你所遇到的各种资源是否可以为我所用。反之,如果,你始终是盲目地接受,无所适从,就比较容易为各种诱惑所蒙蔽,或者,错过好的机会,后悔不已。在学习中,如果你能够主动出击,就能够自觉有效地利用时间,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并且,调动各种有利的条件去学习。我在复读期间,为了提高英语成绩,可谓想尽了千方百计,看过《新概念英语》、《21世纪报》以及各种复习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这一弱势学科变弱为强。如果我只是消极地跟在老师后面复习,是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的。

二、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

几乎所有的高考成功者都会告诉你,要有自学的能力。我在此不作重复的讲述,只讲一下自学适用的情况,还有我的自学经历,或许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自学,是对于弱势学科采取的方略。一般地对于自己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科,往往是需要精练的;而对于弱势的学科,一般地要自己进行系统的学习。之所以弱,一般是因为基础没打好,而老师的进度不会单独为你而停留。所以,要想在成绩上有质的突破,必须自己私下用功。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你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足够的激情和恒心。我的自学经历集中在英语学习里。

说起英语,从初一一直到高二的学习历程整个就是一部血泪史。尽管我一直很努力地看课本,背单词,记语法,但不管怎样,英语始终无法提高多少,总是在110分左右徘徊。这时我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本好的辅导书上。我希望通过学习别人归纳出的现成的知识点来提升英语水平。但很奇怪,我虽然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始终无法找到这样的完美宝典。

进入高三,一次看到一位英语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看《新概念英语》,我就随口问他,这本书怎么样?他回答,很好。于是我便在放学时顺路到书店里去买了《新》的第三册。

为了看这本《新》,我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前面的序言自行翻译,读懂里面的学习要求,这样心里就有了底。然后,我每天晚上都要花两个小时来依次学里面的课文。我先用半个小时反复读课文,而后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依次做书上的习题:文章梗概、改写原文、解释词汇、学习语法句型、阅读理解。这样一晚又一晚,我坚持了下来。在三周后的月考中,我竟然一鸣惊人,英语单科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

可不久之后,为了准备数学竞赛,我不得不中止了《新》的自学。而在后来,再拿起《新》时,我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很难踏踏实实地看下去。不得已,我只好放弃。这样,在高三后半段,我不断地挣扎沉浮于题海之中,最后英语也没取得多好的成绩。

在复读时,我总结经验教训,不再陷入题海漫无目的地漂移。因为题目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单靠做题妄想恰好猜到高考题是行不通的。我选定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是细致做题并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出题特点,解题规律;二是学习《新》一类的英语材料,提高自己英语的真实水平。

我买了《38套》,但刚开始我并没有傻傻地从头到尾做完一张完整的模拟试卷,而是专门做某一题型,如单项选择。而后,根据题目的考查角度分类,如语法、词汇、交际用语等,细致地分析所有的题目。后来我逐渐发现了两个解题的有力武器:鉴别语境和划分句子成分。前者在解答词汇题、交际题时很有用;后者则在对付题干是长句、复杂复合句时极有效果。

这样一来,单选的得分率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从8分9分上升到13、14分。这种学习方法其实不局限于单项选择,对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同样有效。

另一方面,因为《新》已经唤不起我的热情了,我选择了《21世纪报》作为提高英语素养的材料。我刚开始是从第二版的新闻一直看到最后的体育,一篇文章也不放过。但这样一来,生词就太多了。于是,我抱着“扩大词汇量”的打算硬着头皮看完四份报纸,通过查词典记录下了几百个生词。但到后面,就感觉到生词似乎明显减少了。开始的苦干也让我有了另一份收获。我发现报纸的所有文章中,其实只有少部分是真正值得精读的。如第二版上的第一篇文章(主要关于国内的时事热点);第四版的Review栏目中的文章(全部摘录自著名英文刊物,如《福布斯》、《时代》、《自然》);第五版的Perspective(所有文章都关于一个主题,若时间不充足,可以跳过);第六版Business中的某些文章(多来源于ReutersAgencies,可开阔眼界);十二、十三版Campus中的主题文章(关于大学生的生活,也可不看);十四、十五版Forum中的weeklyinsight(不仅文章地道,而且富有思想深度,极具哲理性),yoursay(看看我们的同胞是怎样用第二语言来成功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十九版ExtraCredit(这里只有一篇文章,完整原文摘录自国外知名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虽然有些难度,但对提高阅读能力极有好处)。

在复习的上学期,我有能力抽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便可以将上面列出的这些文章全部反复阅读,并且背诵一些极好的文章。在下学期,因为学习任务加重了,我只好尽力以最少的付出来获得最多的收益。这时,我依然坚持背诵第四版中Review,熟读Business,weeklyinsight和ExtraCredit。这些文章全部都是原汁原味的英语,怎么也不能够错过。

正是因为在英语学习中找到了有效的途径,我的英语学习成绩开始节节上升(即使除去书面表达,前面125分中的得分总能稳定在115以上)。

■相关链接  
  • 2007年考研指导之考试科目及命题考试
  • 高考状元妈妈的家教经
  • 高考状元是这样炼成的
  • 高考女状元被指精神失常 学校家人忙辟谣
  • 通过运动醒脑健体为高考作保障
  • 高三学生怎样保证睡眠
  • 状元谈高考“六要六不要”
  • 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 睡好玩好才能学好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