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一群大学生敏锐地察觉到现有汽车减震器装置结构笨重、响应滞后及故障难以排查等问题,他们从校园实验室起步,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把课题做到流水线上,把创新付诸于实践,研发出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减震器,用青春力量探索传统行业升级的新可能。 www.chinaedunet.com网络,www.chinaedunet.com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图片12.png

copyright www.chinaedunet.com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最初关注到减震技术,是发现传统产品在响应速度和使用稳定性上还有提升空间。”动翊科技创始人邓文倩回忆道。在课程实践和实验室研究中,经常听到行业从业者对减震装置的改进诉求——传统产品不仅响应不够灵敏,故障排查也较为滞后,既影响使用体验,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带着“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心,团队在导师指导下组建科研小组,开启了减震技术的攻关之路。 www.chinaedunet.com网络,www.chinaedunet.com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图片8.png

copyright www.chinaedunet.com


www.chinaedunet.com

创业初期的挑战远超预期。没有研讨和办公场地,团队申请入驻学校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和大禹众创空间;缺乏实践经验,就反复走访汽车维修店、零部件企业收集数据;资金紧张,就一起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迅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靠着省吃俭用购置实验器材。为了优化产品结构,成员们经常在实验室待到深夜,反复调试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参数;为了提升材料耐用性,他们查阅千余篇国内外文献,对比近二十种材质的性能差异。“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敢钻研、能坚持,更想通过技术为行业做点实事。”团队核心成员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初心。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图片9.png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www.chinaedunet.com

经过多轮试验打磨,团队研发的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减震器终于成型。这款产品搭载的数字化悬挂神经网络系统,能根据使用场景灵活调节减震性能,响应效率较传统产品有明显提升;同时具备故障预警功能,能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降低维护成本。在结构设计上,团队采用专利螺纹旋钮调节技术,搭配轻量化材料制作的气罐和耐候性皮囊,既提升了产品耐用性,又实现了轻量化目标,经专业机构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产品研发成功后,团队面临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新考验。他们带着样品主动对接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免费技术支持和小批量试用展示产品优势,逐渐赢得生产厂家和用户商家的信赖。“刚开始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还有顾虑,因为我们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但看到我们对技术细节的把控和持续优化的态度,慢慢建立了信任。”目前,产品在各类展会上赢得多家企业的关注,已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产品也开始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www.chinaedunet.com网络,www.chinaedunet.com


copyright www.chinaedunet.com

图片10.png www.chinaedunet.com网络,www.chinaedunet.com


www.chinaedunet.com

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动翊科技的发展不仅体现了青年学子的创新精神,更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团队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耕技术迭代,完善产品服务,同时计划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更多学弟学妹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我们希望用技术创新为汽车减震行业注入新活力,也想用实际行动证明,大学生创业者能在实体经济领域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本文来自www.chinaedunet.com